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式与方程(2)》(教案含反思),...(2024年)

时间:2024-10-07 14:5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和复*:式与方程(2)》(教案含反思),...(2024年),供大家参考。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和复*:式与方程(2)》(教案含反思),...(2024年)

第6单元  整理和复*

  1.数与代数

  第7课时  式与方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知道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检查、验算的*惯。

  4.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的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了本大节第一部分内容:字母表示数,今天继续学*剩下的内容。

  二、复*讲授

  1.复*方程:课件出示: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同学们准确的进行了判断,那什么是方程呢?用方程解应用题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

  (2)回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提问:根据上面的练*,说一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必须含有未知数;
②必须是一个等式。两者缺一就不是方程。

  教师:你知道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吗?并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学生讨论后回答,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数。求解方程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教师:说一说,你怎样解方程?解方程时应用什么知识?

  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2.复*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案例:学校组织远足活动。原计划每小时走3.8km,3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2.5小时走完了原定的路程,平均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下列问题。

  ①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②用方程解答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③在做题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的?

  (3)订正,汇报。

  指名说思路。

  算术法:3.8×3÷2.5=4.56(km)

  方程法:

  解:设平均每小时走x千米。

  实际的速度×实际的时间=计划的速度×计划的时间

  2.5x=3.8×3

  x=11.4÷2.5

  x=4.56

  答:平均每小时走了4.56km。

  (4)提问:根据上题的解答,谁能说一说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是:

  ①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答案。

  提问: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决问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板书:关键是找等量关系),计算结果不写单位名称。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81页第二个“做一做”。

  解答后说一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材第82-83页第8~10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解答完成后,全班交流。交流各自采用的等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师把重点放在“方程”上,在复*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后,接着出示案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让学生自主参与列方程解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代数的初步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符号感。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本节课教师设计的问题较多,但每一个问题都包含许多知识。如:说一说,你是怎样解方程的?解方程时应用的是什么知识?这样把学生带入了积极思考的境地。

推荐访问:下册 方程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