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评价的三性一重视

时间:2022-10-29 18:15:05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评价是依据教育目标对被教育者和教育单位进行的评判,作用是帮助他们认识学*和教育行为及利弊,促进其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行为,使他们扬长避短。对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的教育的评价,可使其发现教育上的问题,对其进行调整,摆脱盲目行为。以前的评价基本上是以学生为对象,让学生单独承担教育效果的责任,缺乏公道,因为除了学生自身原因外,还有教育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外部原因。比如相同的智力组合和努力的两个人,会因教师水平的高低、教育设备的有无、好坏和学*氛围的浓淡等影响而有不同的学*效果。素质教育需要科学有效的评价,具体来讲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评价的综合性

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与其自身相关,同时也与其教育者和所处的环境相关。拿高考状元来说,多少年来没有一个是从农村高中考出来的,因为即使他对学*充满热情,也会由于他的老师或教学方法或教学设备等原因而无法与城里学生相比。所以评判一个事物或人,不能够只看它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还得考虑外因对他的影响。因此素质教育评价从内容上讲应该由对学*主体的评价和对教育者及教育环境的评价三部分构成,其中以对学生的评价为主。如果就素质概念来讲,它有单项的和综合的,一个人知识丰富,只能说明他文化素质高,不能说明他整体素质高,所以素质教育评价是对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各种素质的全面的综合的考察评价。

评价应具有多维性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具备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健康的身心,所以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不能只看他的学*,还要看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看学*也不是只看成绩,还要看其学*过程与学*方法是否科学;看素质不光看他所具备的“素质量”,还要看各种素质之间的关系及结构是否合理……跟学生素质关系最密切的是教师的素质水平,对教师的素质考察也不是单看他的学历,因为教学的水平高低跟教师的教育观念、工作态度、教学方法和师德修养等有着密切关系,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另外,我们还要从影响学生和教师教学的设施、行政管理、校风校纪、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和家长素质、社会思想和地域风情等方面考虑学生的学*和发展,因为它们具有潜在的影响力。用辩证的观点指导教育评价,采取多维性评价做法,是保证素质教育评价具有科学性的基础。

评价要有科学性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和根本意义既不在于鉴定和选择,也不在于对学生进行警戒与鞭策,而在于检查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取得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加以矫正和补救。但是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将其功能主要定位在选拔上,这种偏重文化忽视整体素质的评价很不科学,遮盖一个人其他方面的优势,影响了他们的发展。素质教育评价要具有科学性就应该从有利于学生的学*和发展出发,从单纯的学*评价中走出来,宏观地考虑评价目的和范围,将评价内容扩展到与学生的学*和发展相关的诸方面。评价的科学性还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的素质,因为人的素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它会随着人的学*、生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眼一点的评价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伤害学生的感情和自尊心,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动态性的过程评价,即通过学生的过去、现在和能够预见的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但要看目前情况,还要看其潜在优势,预计其可能有的发展。评价的科学性也体现在承认差异上,天赋和教育环境的不同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结果,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兴趣、意志力和学校的教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合理评价。

重视评价的过程和方式

重视评价应重视收集学生的各方面资料,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进行客观评价。评价要有人文性,避免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的简单做法,宜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量化的地方使用“指标+权重”的方式,不能量化的地方采取描述性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方式。还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个体评价和对比评价相结合。评价者可以是学科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只要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就行。在反馈情况、提出建议和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和语言。

(作者单位:安徽凤阳师范学校)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重视 评价 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