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关注
肿瘤防治机构将推到地市级
肿瘤防治开始向基层倾斜
本刊讯(记者 李晓雅 张艳萍)相比发达国家癌症发生率、死亡率下降的现状,我国在癌症预防与控制方面的措施——《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显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面对目前造成每年近200万人失去生命的第一杀手——癌症,卫生部推出了更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将肿瘤防治机构推到地市级。
这是记者从3月22日在京召开的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会议上获悉的消息。卫生部已在辽宁省鞍山市等15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遴选了23家医院开展8种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加强基层医院肿瘤诊疗能力建设,探索肿瘤分级诊疗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今,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的医疗设施、技术水平等已经接近国外,但美国至少有四五十家这样的医院,按两国人均拥有医院比例计算,我国至少应有200家这样的医院,而事实是不到10家。在癌症高发、肿瘤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慢病的时刻,将肿瘤防治机构推到地市级是所有医师要努力推进的工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介绍,我国市、县级医院每年接诊的肿瘤患者>100万,其中60%~80%来自农村,考虑到群众的经济承受力,确定合理的诊疗标准十分重要。调查发现,省、市、县三级肿瘤专科医院治疗食管癌,人均费用比为3:2:1。只有提高市、县医院的规范化诊疗能力,群众才有望得到安全、有效、适宜的肿瘤治疗。
“这首先需要的就是人才培养,需要更多的肿瘤专科医师,现有很多地市级医院并没有肿瘤专科医师,需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并配套相应的资格认证。”孙燕说。
河北省在这方面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内科刘巍教授表示,肿瘤防治工作中,“防”是由肿瘤防治研究所进行一些流行病的调研等工作,“治”则需要做肿瘤专科培训时普及到县市级医院医生,让他们做好规范化治疗的工作,目前,河北省每年会定期举办肿瘤治疗相关的医学继续教育培训。
中日友好医院胃肠外科周雷则提出了另一种可以借鉴的方式。目前大医院和地县级医院有挂靠关系的,可以实现肿瘤患者双向转诊,或大医院医生去县级医院坐诊,这种方式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周雷建议,如果将肿瘤防治机构推下去,应该首要建立肿瘤登记制度。几十年前,我国公共卫生方面有肿瘤登记制度,如今,由于没有专人负责,很多地区没有设置肿瘤防治研究所,肿瘤登记制度渐渐消失。而国外在这方面做得比较规范,不管患者在哪看肿瘤,全国都能查到病例,而我国则经常出现同一名患者在多家医院重复建病历的情况,应该由相关机构来完成肿瘤登记制度。
■ 域外传真
美:家庭医生“控制肥胖重任”被卸下
长期以来,美国国民将控制肥胖的重任与效果都寄托在家庭医生身上,而近日的一项调查改变了这一观点。
康奈尔大学新的研究数字显示,目前,美国已有高达17%的医疗支出是为治疗肥胖所致疾病而花费的。过去研究者仅对青壮年、成人进行调查分析,新研究将儿童纳入了调查范围,结果显示,对儿童肥胖起关键作用的是基因而不是环境因素。这样的调查结果让家庭医生控制肥胖的“重任”暂时搁置。(BMJ.2010;341:c6014)
美:晚期癌症患者无需癌症筛查
近日,美国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研究机构发现,很多晚期癌症患者仍然在进行癌症筛查。研究者指出,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这样的筛查不仅增加了过度诊断、患者精神负担及医疗支出,而且对降低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没有任何意义。
研究指出,对于>65岁的老年癌症患者来说,筛查除了增加其精神负担外,有些筛查,如活检会对癌症患者身体造成一定损害,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因此,无需建议癌症晚期患者进行筛查。(JAMA.2010;304:1584-1591)
本栏目文章编译 王夏玲
■ 信息窗
今年世界卫生日主题 “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各地将开展临床合理用药宣传
本刊讯 (记者 王夏玲)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以提高公众对防范病菌耐药的认识,应对耐药菌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
据了解,在今年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号召所有主要利益相关方,包括决策者和计划者、公众和患者、行医者和处方者、药剂师和药物供应商以及制药业,采取行动并负起责任,抵御抗生素耐药性。卫生部要求各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做好合理用药、细菌耐药监测等工作。
北京16区县启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本刊讯(记者 王冰) 北京市卫生局近日消息,3月底前将在全市16区县启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今年年内,各区县社区“家庭医生”可覆盖60%的街道、乡镇,每一支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约600户居民家庭。
据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介绍,每个社区家庭医生团队,一般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防保人员3人组成。到2012年底,每一个在北京生活的家庭,都可自愿选择、签约并免费拥有一支24小时待命的社区家庭医生团队。按照这个规划,全市尚需要增加约1万名社区医护和预防保健人员。
目前,社区“家庭医生”能够提供的免费健康服务,主要包括每年1次健康评估,主动健康咨询和指导,29项中慢病用药全报销等5项内容。优先与老人、儿童、孕产妇和慢性病患者签约,对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将定期主动上门提供健康关护服务。
安徽新政效果显著 新农合住院患者向县域回流
本刊讯(记者 李晓雅) 近年来,各地合作医疗基金流向大城市、大医院的比例明显上升。安徽省今年出台的新农合补偿方案,通过调整起付线和补偿比,强化医疗机构的控费意识,引导农民到费用低的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就诊,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至3月22日的数据显示,安徽省住院参合患者已开始向县域回流,流向城市医院的新农合基金比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参合农民的实际补偿率已从去年的46.25%提升到50.03%,全省新农合住院总费用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0年,安徽省参合农民在县外、县城和乡镇住院的比例分别为28.57%、35.09%和36.34%,而新农合基金流向三者的比例分别达到49.51%、33.82和16.67%。也就是说,新农合基金的半数流向了城市医院。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就医负担,而且对新农合基金的安全构成威胁。
今年开始施行的安徽省新农合补偿新方案,将补偿、控费、惩罚3个机制有机结合,以各定点医疗机构上一年度次均住院费用为基础,设定各自不同起付线,引导参合农民选择起付线低的医疗机构就医,强化医疗机构的控费意识。如同样是县级医院,最高的起付线核定为580元,最低的为300元;同样是三级医院,最高的为1 100元,最低的为500元,二者差距明显。同时,新方案将因违反新农合有关规定受到处罚、有“劣迹”的定点医疗机构单独归类对待,使之起付线最高、补偿比最低。
■ 地方采风
海南:173名卫生院医生 晋级事业编
本刊讯(记者王天鹅) 经过公开招聘和培训考核,日前,海南省173名乡镇医生与该省卫生厅签署协议,开始了在乡镇卫生院至少8年的行医生涯,并享受事业编制。
为快速改变农村卫生人才匮乏的状况,2009年12月,海南省卫生厅择优招聘了医学专科以上的毕业生或临床医生200人,并进行了为期1年的培训,经过考核,173名符合条件者被录用,充实到海南各个乡镇卫生院。此次,海南省财政将对聘用的这一批人员进行每人5 500元/年的学费代偿,但录用人员必须在农村服务至少8年。
浙江:3年培养千名 全科骨干师资
本刊讯(记者胡睿) 浙江省卫生厅近日下发《浙江省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方案》,计划在3年内培养1 000名全科骨干师资,每年招收两期培训学员,并要求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名县级医院的人员参加培训。
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对象是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主治医生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并已取得该省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合格证或在县及县以上医院工作,掌握较全面的全科医学知识、具有相关临床带教工作经历的执业(助理)医师。培训采取全脱产方式,周期为10个月。
山东:基层卫生机构全覆盖
本刊讯(记者 王冰) 记者近日获悉,山东省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工作已经完成,140个县(市、区)1 868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全部设立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政府举办乡镇卫生院1 49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9个,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
上海:徐汇社区中心 全程诊疗一次收费
本刊讯(记者 陈惠) 今年徐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行“全程诊疗一次收费”流程,并在二级医院对持有本市社保卡的病人试行“全程诊疗一次收费”。
此外,徐汇区卫生局今年将为有需求的65岁以上老人每2年提供1次免费健康体检,为生活困难妇女提供妇女病免费筛查,为新婚夫妇免费提供婚前健康检查、优生检查和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