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统考试卷结构与各科难度分析,菁选2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2-09 10:45:07 来源:网友投稿

计算机统考试卷结构与各科难度分析1  1.历年计算机统考的试卷结构分析:  计算机考研专业课在2009年即今年年初实行了第一次统考,统考科目包括四门计算机专业课: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统考试卷结构与各科难度分析,菁选2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统考试卷结构与各科难度分析,菁选2篇【精选推荐】

计算机统考试卷结构与各科难度分析1

  1.历年计算机统考的试卷结构分析:

  计算机考研专业课在2009年即今年年初实行了第一次统考,统考科目包括四门计算机专业课: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 络,这四门课程合在一起称为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综合,共150分。四门专业

  课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分别为:数据结构45分,计算机组成原 理45分,操作系统35分,计算机网络25分。从年初考过的真题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一共有两种题型:单选题和综合应用题。第一种题型是单选 题,共40道题,每题2分,满分80分。其中1-10题是数据结构部分,11-22题是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23-32题是操作系统部分,33-40题是 计算机网络部分;第二种题型是综合应用题,共7道大题,满分70分。按题目编号来说,41题、42题是数据结构题,分值各为10分和15分,43和44题 是计算机组成原理题,各占8分和13分,45题和46题是操作系统题,各占7分和8分,47题是计算机网络题,分值为9分。

  2.计算机统各科难度分析:

  数据结构★★★★

  考试内容包括:线性表、栈、队列和数组、树和二叉树、图、查找和内部排序。考生复*时首先要深刻理解数据结构的三要素: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在其上定义的各种基本操作,要把复*的重点放在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这三个要素上面。

  举例来说,栈这种数据结构有两种实现方式(即存储方式):顺序栈和链式栈,经过一到两轮的复*之后,考生应该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C语言(当然也可以用 C++等高级语言)写出这两种方式下栈的定义以及初始化、进栈、出栈、返回栈顶元素等各种基本操作的算法实现,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机调试算法。也就是 说,对于每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在掌握了它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后,一定要亲自动手,自己写出各种基本操作的算法实现,这个过程需要认真体会和反复琢磨。 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算法以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常用的数据结构进行比较灵活的运用,而对于数据结构的灵活运用,正是这门课程的难点所在。把握重点和难 点的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多动手,勤思考。

  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试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述、数据的表示和运 算、存储器层次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考生在复*时,首先要重点掌握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 理。全部复*完后再把这些组成部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部件之间是通过什么联系起来的、是怎样联系的,最好在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随着复*的深 入,这种认识要不断加深,这样就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且复*过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由于内容比较零乱,条理有点繁杂;并且计算机是一个内部运行状 态难以直接观察、高度复杂的封闭式系统,信息在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的保存、运算、传送等难以讲解;需要有适当的教学实验作为辅助性学*。考生在复*时, (1)需要有数字电路的知识基础。(2)首先要重点掌握单处理机计算机系统中各个部件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3)在学*过程中能够有比较真实的部件 组成和运行控制例子对复*非常有帮助。(4)关键的带有一定全局性的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是重要的考点,需要把握各知识点的对应与从属关系,适当少关注 细节问题,读一些试题与解。(5)做题过程中多关注基本知识与概念,针对考题找准答题思路,找准*题中包含的关键知识点,绝不会有非常复杂、高难度的计算 问题。(6)课程中某些技术性指标有定性了解和定量计算两种,要把握好二者的区别。(7)复*时不用过分追求知识的深度与全面性,以考研为主要目的。全部 复*完后再把这些组成部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部件之间是通过什么联系起来的、是怎样联系的,最好在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计算机操作系统★★★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概述、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输入/输出管理。考生复*时重点应该放在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上,包括一些常用的算 法,如:并发和并行的概念、进程的概念与状态及相互转化、信号量和P、V操作、死锁及其预防、避免、检测与解除、页式、段式和段页式存储管理、磁盘调度算 法、设备管理等。难点主要是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如:运用P、V操作实现进程之间的同步和互斥。我认为,操作系统这门课适合出综 合应用题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方:1)运用P、V操作实现进程互斥和同步。这个考点在今年年初作为综合应用题刚刚考过,但很有可能继续考,因为这个 知识点出题的灵活性比较大;2)各种作业调度算法:这个考点可以和*均周转时间、*均带权周转时间相结合,作为综合应用题进行考查;3)银行家算法:这是 个比较经典的算法,可以作为综合应用题来考查;4)存储器管理部分出综合应用题的考点主要有: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和页面置换算法,其中地址变换的题 目在今年的试题中考过;5)磁盘调度算法:如电梯调度算法、扫描算法等。如果操作系统的综合应用题也考类似数据结构第41题的简答题形式,那么考点将会更 多一些。

  计算机网络★★★

  考试内容主要围绕TCP/IP协议层次的具体展开,包括以下内容: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 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特点是:在考研专业课中所占分数最少,但是涉及到的具体的知识点最多。考生复*时要注意按照层进行知识点的复* 和总结。对于每一层,重点把握这一层的协议有哪些、引入这些协议的原因、涉及到哪些重要算法、算法的内容、每一层和上下层之间的关系、每一层用到的硬件设 备及作用等,也就是说,学*完一层时一定要用系统的方法将具体的知识点串连在一起,不要局限于孤立地理解和掌握每个细节的知识点。

  这四 门专业课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数据结构和组成原理是操作系统的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或者说不需要先修课程。内容的交叉有一些,主要表 现在组成原理和操作系统这两门专业课之间,二者都包含了存储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的.内容,如:内存管理的各种页面置换算法、虚拟存储器等。如果不是跨专业 考生,也就是说这些专业课以前都系统的学*过,那么复*时可以不按顺序。但如果是初学者,必须先学*完数据结构和组成原理后再学*操作系统,否则有些概念 和原理难以理解。四门课的复*时间应该合理分配,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组成原理上,尤其数据结构更要多花一些时间;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很多知识点需要在 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当然难易程度是相对的,具体情况也要因人而异,灵活安排。

计算机统考试卷结构与各科难度分析2

  首先对于跨专业的来说

  当然最重要的当然就是专业课啦!因为我们一点基础都没有,我们要用几个月的发奋学*来和那些计算机科班出身的来较量,其实一点优势都没有。但是不能因为这些而中途放弃,不要因为看不懂书中的某个知识点而放弃,更不要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而放弃。一旦决定了考研,就要心无杂念、风兼程。对于考研所需要学*的计算机专业课,其实就是四本书:严蔚敏的数据结构,唐朔飞的组成原理,西电汤子瀛的操作系统,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

  a 数据结构:其实我感觉数据结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四门课当中就属数据结构和网络好懂点,但是网络知识点又太多太杂。我建议把严奶奶的教学视频下下来,四十八个学时的,对着书看视频,大概花一个月就能把书认真的过一遍。当然了,其中的算法,能看懂的尽量看懂,看不懂的就先放一放吧。

  第一遍主要是对数据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知道那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把不考的内容刨去,第一章主要讲数据结构研究内容、表示方法以及关于算法一些概念,第二章线性表的存储分为两种: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第三章栈和队列,第五章数组和和广义表极少一部分为考试内容,第六章树和第七章图是重中之重,第九章查找和第十章排序也是蛮重要的,外部排序是12年新增的考试内容(相对来说不是太难)。当然了,我感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好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那样复*起来就轻松点。

  第二遍的时候把不懂的地方再看看,书看的差不多的时候可以找点题练练手啦。其实我一战的时候感觉就看懂了数据结构,二战的时候看书很轻松,但是仅仅看懂是不够的,这对于其他三本书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是应对考试,需要多加实践,多做*题。我一战的时候就是时间不够,只把王道的那本复*全书过了一遍。二战的时候王道论坛每门课都出了一本联考复*指导,我都买了,认真的做了两遍,质量还是蛮不错的。还有一本就是李春葆的数据结构*题与解析也有不少人推荐,应该也蛮不错的。考试的时候,数据结构的45分分布为11道选择,两个大题(其中有一道为算法题)。

  其实说实话,算法不用太纠结其中,我两年考试那个算法题都写的迷迷糊糊的。实在不行直接上汉字,你只要写上一般都会给你分数的,这点你要认识到,当然我不是让你把它当作政治试卷来答。好好规划时间,*题集至少要认真的完成两遍,到了12月份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做模拟卷子啦。寻找到做题目的那种题感,考试的时候才能正常发挥出来*时的实力。

  b 组成原理:我感觉这是这四门当中最难受的一门。看书那个表层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了解,但是深层次的东西,必须要挖掘出来。其实说实话,把四本书真正弄懂弄透的话不做*题也能考个不错的成绩

  那么对于这门课,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并且要通过适当的练*来加促进理解。唐朔飞那本书配套的*题集还是蛮好的,至少解题思路等方面和那本书是一致的。我举个例子,数据寻址有立即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相对寻址,堆栈寻址。那么其中找到数据花费时间最长的当然是间接寻址,因为这种寻址至少要两次访存。花费时间最短的有可能是立即寻址或者是寄存器寻址(立即寻址限制了数据位数)。对于间接寻址,使得编制程序方便,特别是对于子程序的返回。而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助于寄存器来扩大了寻址范围,但两者使用方法及场合却有着天壤之别。

  基址寻址是面向系统的,主要用于为程序或者数据分配存储空间的,而且其基址寄存器值不变,指令当中的形式地址提供位移量。而变址寻址是面向用户的,经常用于访问字符串、向量和数组等成批数据,其指令中形式地址提供基准值,变址寄存器提供偏移量。对于这些,不深刻的理解其中的过程是很难把握这方面的*题的。组原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是相当紧密的,所以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来加深理解。总之,我感觉四门课当中组原花费的时间应该适当多一点。而且考试的话,最拉分的也是这一块。我二战的时候把配套的*题集和王道的那本复*指导都做了,考试的时候感觉还好。其实主要还是书,弄懂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c 操作系统:其实我请教过好几个学长都说操作系统不难,但是我直到现在感觉操作系统里面还有些没弄明白。其实操作系统有些东西和组原还是挂钩的,比如说外设的管理什么的。貌似这门课的重难点就是信号量,11年的信号量蛮简单的,但是当时没弄懂书上的什么生产者和消费者,还有读写者,当时答错啦。二战的时候专挑了很多这样的题做,发现其实题目都是围绕这些基本的信号量来展开的。所以说把书上的那几个基本的弄懂了然后找点*题实践下,应该就能将这块搞定啦。最让我头疼的是那个什么核心态和用户态,书上也没有具体介绍。结果看各家的参考书上发现还有点区

  别,所以就迷茫啦……我的笨方法就是不懂的话就直接记忆,也许考试的时候还能派上用场。当然我不提倡这种,不懂的知识点可要尽量弄懂。

  d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理解难度上不大,但是就是知识点太多太杂。如果你十天半个月不看的话,基本上就会忘个一干二净。我记得内部网关协议IGP当中那两协议:RIP协议和OSPF协议,虽然能看懂,但是具体怎么实现的我看了四五遍都没记下来。于是没办法,只能看了忘,忘了再看。然后多做题来巩固,关于网络方面一般的话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

  关于真题

  其实也许你们会问我为什么没说真题,你们可以看看近几年的真题。我觉得研究真题倒不如多看几遍书啦!计算机自统考以来这三四年一年一个形式,根本就捉摸不透,所以我感觉研究真题没多大意思。倒是可以在最后模拟的时候把真题拿出来练练手。还有个建议,如果你买了一家出的辅导书,就别买它的模拟卷子啦。我把王道的四本书做了两遍,然后十二月份做那六套模拟卷子的时候,给我产生了很大的错觉。那六套当中的题目和那四本书上的题重复率太高,我最高能考个140,最低也是120多,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水*啦!结果那天考完专业课是一塌糊涂,和*时模拟的感觉差的太远啦。所以我才得出上句那个结论,希望各位能在最后模拟的时候真正找出自己的不足,找缺补漏,以更完备的知识储备来迎接考试。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