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完整版】

时间:2023-01-13 17:30:05 来源:网友投稿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  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到2011年底,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完整版】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

  居民与聚落

  1、人口与人种

  (1)、到2011年底,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地带往往形*口稠密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4)、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5)、人种是根据人类的体质方面的特征(包括:肤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所划分的人群,共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此类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2、语言

  (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语。

  (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3、聚落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及地形、气候条件优越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2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

  (1)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

  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2)青藏地区: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

  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

  (3)西北地区: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原、宁夏*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补充:我国四大工程

  (1)南水北调:长江流域 西北、华北地区

  (2)西电东送:黄河、长江、珠江水电 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轮南 上海

  (4)青藏铁路:西宁——*

推荐访问:知识点 中考 地理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3篇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 中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总结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