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表达剧情内容服务,而是一味地炫耀技巧,任意地增加华彩段、装饰音等,但是在声乐技巧上达到了歌唱上的发展高峰。这一时期演唱风格形成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选题,另一方面是歌唱技巧的要求。《怜悯我吧,上帝》是一首具有宗教色彩的歌曲,它的前奏用一连串的通奏低音来模仿教堂管风琴的音响,显得庄严肃穆。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声较为简单,没有复杂的不和谐音,节奏和色彩变化较为平淡,没有戏剧很强的音乐,大都是表现哀愁、安宁、明朗的情绪和内容。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要多注意内心情感的表达,用沉重的情绪去表达,不能悲壮激情、声嘶力竭地去表现。49至62小节之间,力度上形成一个由弱到渐强到强到弱的对比,表现出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变化,又恳求到哀求的一个发展过程。巴洛克时期,在社会风气及文艺思潮的影响下,静止华丽的装饰音以及快速走动的花腔乐句的运用是当时音乐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便更细腻生动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怜悯我吧,上帝》中出现了很多装饰音,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装饰音的演唱技巧,声音要轻巧灵动,注意装饰音与歌曲旋律的连贯和音色的统一。声音主要轻巧一些,重音回归到主音上,这样既不会破坏歌曲的连贯性,又不失装饰音华丽、典雅的韵味。唱颤音时不能过快,声音要自然放松圆润,要注意气息的运用。不管是任何时期的歌唱,气息都是歌唱不可缺少的部分。再气息的支撑下歌唱是美声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注重柔和细腻的声音,而这种声音需要在气息的支撑下才能达到。如果在演唱过程中提气,或者气息不流动,就容易出现声音的憋、卡、挤的现象,只有调配好呼吸,才能使声音真的流动起来,在控制强弱上做到游刃有余。
巴洛克时期的美声学派并不追求洪亮、雄壮的声音,更多的是要求音量恰当、自然,追求优美圆润的音质,更加注重优美流畅的线条感,因此在演唱此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声音轻巧且富有弹性。整首作品有悲歌的风格,所以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音量,注意内心情感的变化,歌词是作曲家祈求上帝的怜悯和救赎,也表达着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在演唱整首作品的时候,对于歌曲速度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演唱时要注意速度和节拍,注意不要有忽快忽慢的现象,要有稳定的节奏,要永远保持着庄严的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怜悯我吧,上帝》中,综合歌词大意和全曲风格及感情处理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演唱该曲的速度应该稍微流动,但是速度要比中速稍微慢一点。此外整首作品都是严格遵循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风格,基本上没有速度的变化记号,因此我们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整个乐句的节拍和均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