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机:“中国GE”,的梦想

时间:2022-10-26 08:15:05 来源:网友投稿

首进世界500强为国机15周年华诞献上一份厚礼。回望在国机十年多的风雨历程,面对记者的访谈,任洪斌时而激昂,时而淡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作为一家竞争性央企,国机经历了怎样艰难的转型;在追逐GE的梦想征途中,国机又如何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和动力元素

再过几天,2012年的“两会”又要召开,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或“国机”)董事长任洪斌除了履行一个委员的职责外,还会面对众多记者的“围堵”。这些年来,一个飞速发展的崭新国机让各类媒体刮目相看,任洪斌自然也不时遭遇媒体的“阻击”。每次采访,国机集团的重组和上市都要被一次又一次地追问。今年,这个话题可能也不会例外。

国机近期在资本市场上消息不断:其核心企业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MEC)日前已经拿到中国证监会的路条,预计今年年中将在香港H股上市。届时,CMEC将成为国机集团旗下第8家上市公司,与已登陆A股的中工国际(002051)并驾齐驱,共同撑起国机集团工程承包板块的两大上市平台。

“这两家公司各有侧重,CMEC从事电力承包为主,中工国际以农业工程和集成项目为主,以他们为支点,国机集团下属十几家工程承包企业最终将整合为两家,解决内部同业竞争、资源浪费、市场分散等问题。”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告诉记者。

从十几家变为两家,重组的压力不小,而这只是国机握紧拳头的一个方向。在任洪斌看来,重组不仅仅是合并同类项,还要捋顺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随着专业化重组的深入,国机将进一步推进工程承包企业、贸易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对接,在上下游一体化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

说起重组,任洪斌一点也不陌生。自从2001年他担任国机集团一把手以来,公司经历了一个不断整合发展的历程,连续多年保持近30%的高速增长,销售规模整整翻了10倍,从十年前的两百亿跨越到2011年近两千亿。在外界眼中,任洪斌仿佛被贴上“重组操盘手”的标签,充满传奇色彩。而现实中,重组只是他的一道“家常菜”,十年来在不断地走向纵深。

也就是在一次次的重组和资源整合中,国机集团实现了飞跃发展。但是,在央企的群体里,国机集团的这条路径有些特殊,她不是单纯靠外部扩张做大盘子,而是不断激发内生增长的动力和元素,心无旁骛地做实业,走出一条别样的成长之路。

国机集团职工董事魏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2010年,国机集团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国机”的时候,剔除中国一拖、中国福马、中国海航、中国农机院和长沙汽电等外部新重组企业带来的增量因素,依靠原有存量的增长,仍然实现了翻番,主要的业绩还是来自内生增长。或许,这就是国机集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诠释。

重组:十年面壁图破壁

以美国GE为对标企业的国机,对于当年的苦日子一点也没忘,或许,这也是重组的一种潜在动力

如果没有重组,或者说,没有内外部重组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和产生的整合效应,国机集团会不会有今天的景象?

镜头进入一个历史画面:2002年1月,正逢国机集团创建5周年,为了让外界了解国机,刚刚上任的任洪斌和同事们商量,在北京展览馆开一个小型展览会。这笔费用,谁来掏?因为集团账上没有钱,最后只好让两家实力较强的下属企业赞助。中午宴请,选在一个很普通的饭店,服务员说,“我们见过自带酒的,还真没见过自带饮料的。”

时隔多年,任洪斌谈及此,依然感慨万分,“那样的公司状况,还谈什么科技投入,谈什么收购,谈什么发展。”如今,以美国GE为对标企业的国机,对于当年的苦日子一点也没忘。而当年的困难压力,也成为国机集团重组的潜在动力。

不重组,怎么能“集而成团”

说起国机集团的历史,有些人可能并不熟悉。那是在1997年,亚洲正在经历最大的金融风暴。很少有人留意到,一家由政府行政手段组建的中央企业,悄然进入中国经济的洪流,这就是国机集团。

原机械工业部撤销后,其所属几十家科研院所、设计院、贸易公司、生产企业陆续划入新成立不久的国机集团。这些子公司的资格比国机集团要老得多,国机集团组织架构属于典型的“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模式。

那时候的国机集团,并不像一个真正的企业,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挥之不去——没有管控力,对子公司也没有实质性的支持,集团总部没有经营、没有收入、没有明确的主业,只是靠收取子公司管理费勉强维持生计。“老子”的存在,对子公司似乎意义不大。

2001年,38岁的任洪斌被委以重任,接过国机集团总裁的权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央企“少帅”。然而,他的心情却是压力多于兴奋。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连串棘手的问题。当时,国机集团资产良莠不齐,产业链杂而无序,70多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业务领域分散、规模参差不齐、实力相差悬殊,整个集团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一位领导和任洪斌谈话:“国机集团一定要集而成团,如果各自分散、各自经营,最后仅仅是把经营的数字集中到一起是不行的。”重组!重组!任洪斌带领新的班子给国机开出了一个强力药方。只有理顺组织架构,再造产业布局,收紧拳头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

在任洪斌看来,“重组的目的是什么?是发展生产力,合理配置资源,在这个前提下,捋顺生产关系,这样才符合企业发展的逻辑”。

但是通过重组实现“集而成团”谈何容易。重组,势必撼动原有的利益格局,这样的改革能否让子公司真正信服和行动起来?说白了,缺乏权威的老子说了话,已经长大成人、有自己主意和利益追求的儿子会不会听。这是其一。

其二,国机集团总部自身必须冲破过去的体制,从“半政府”状态向现代企业的角色转变,打造管控能力,成为推动重组改革的核心和战略力量。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老子”想要挺直腰杆说话,自己要先拿出点底气来!

“其实,从到国机集团的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任洪斌这样坦陈。因此,面对重组中的种种艰难博弈和较量,任洪斌有思想准备。他内心始终有一个信念:无论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才是主语,只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不信国企搞不好!自己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了,就必须要做好,要负起责任,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员工。

推荐访问:中国 梦想 国机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