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和复习:数运算(2)》(教案含反思),...

时间:2024-10-07 15:36: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和复*:数运算(2)》(教案含反思),...,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整理和复*:数运算(2)》(教案含反思),...

第6单元  整理和复*

  1.数与代数

  第4课时  数的运算(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能正确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3.通过探索运算定律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经历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过程,体验迁移的学*方法。

  5.在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的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1.整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2.能够准确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六年,已经学*了几级运算?几种运算?还记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的复*一下吧。

  二、复*讲授

  1.复*四则运算的顺序:

  课件出示:

  5400-2940÷28×27       

  教师:这是两道四则混合运算的题,说说这两道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复*简便运算:

  课件出示:

  3.87+2.99             75.2-19.8

  10.47-5.68-1.32       5.39-2.88-1.39

  4.37+1/8+0.63+7/8       1.25×72

  38×56+44×38        94×101

  提问:把简算的式题进行分类,怎么分?

  学生分类后汇报,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1)加上或减去接近整数、整十数的运算。

  3.87+2.99            75.2-19.8

  =3.87+3-0.01         =75.2-20+0.2

  先让学生说出简便方法,教师再总结:像这类题目简算的时候一般先加上或减去整数,多加了几就减几,多减了几就加几。

  (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运算简便。

  指名说出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计算下面的题。

  4.37+1/8+0.63+7/8

  指名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本上。教师提问这样结合的目的是什么?(凑整)

  (3)根据减法性质,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出减法的性质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c=a-(b+c)      a-b-c=a-c-b

  学生做下面的题:

  10.47-5.68-1.32          5.39-2.88-1.39

  一人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教师:为什么要把后面两个数加起来?(凑整,也就是必须在能凑整的情况下才能用这个性质,否则就弄巧成拙了。第二个题目交换位置也是为了凑整,所以一道题到底怎样计算简便还是要认真分析题目的特征,再选择适当的性质来计算。)

  (4)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使运算简便。让学生说说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内容并用字母表示。

  板书:a×b=b×a    a×b×c=a×(b×c)

  (a+b)×c=a×c+b×c

  1.25×72    38×56+44×38    94×101

  教师:这三道题各应怎样简便运算?请三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同学做在练*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说说你的理由。

  1.25×72

  =1.25×8×9

  (算式中有125应想到8,因为125×8=1000,乘积得整百整千的数,算起来方便。)

  38×56+44×38

  =38×(56+44)

  (两个不同的因数相加组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计算起来简便。)

  94×101

  =94×(100+1)=94×100+94×1

  (一个因数接近整十、整百,拆成和或差的形式。)

  (5)教师:我们已经回顾了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除法又有哪些运算性质呢?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

  除法的运算性质(除数不为0):

  板书:

  a÷(b×c)=a÷b÷c    a÷(b÷c)=a÷b×c

  3900÷(39×25)       5700÷(57÷9)

  先让学生利用性质进行计算,并请两名学生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3900÷(39×25)         5700÷(57÷9)

  =3900÷39÷25           =5700÷57×9

  =100÷25                =100×9

  =4                      =900

  3.课件出示。

  例1:计算:4×

  让学生观察这道题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提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在计算时用到了哪些运算定律?

  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77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答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数的运算分两个阶段复*,第一阶段复*四则运算,第二阶段复*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

  复*四则运算,教师先讲解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由于计算加、减法是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所以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再讲解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突出计算小数乘除法分别应用积不变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化成整数乘除法;
还要讲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联系,突出分数除法是用倒数的知识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的。

推荐访问:下册 运算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