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专题总结热门7篇

时间:2023-08-25 14:55:06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第1篇有关“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命题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设问模式]针对某一国际事件,分析我国应坚持的立场及其原因。[答题指导]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答题要素]主权+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专题总结热门7篇,供大家参考。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热门7篇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 第1篇

有关“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命题

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设问模式]针对某一国际事件,分析我国应坚持的立场及其原因。

[答题指导]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主权+联合国+国家利益+时代主题+发展道路

[答题模板](1)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怎么发展对外关系,维护本国利益

[设问模式](1)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2)我国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3)我国为什么(怎么样)坚决反对外部势力插手某些问题?

[答题指导]运用主权国家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主权国家+国家利益+时代主题+国际竞争+多极化+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

[答题模板](1)国际社会成员: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4)国际竞争的实质: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5)国际形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 第2篇

有关“政府”的命题

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设问模式](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怎样)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侧重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政治文明建设

[答题模板](1)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4)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设问模式]运用政府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件事情?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职能+原则+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监督

[答题模板](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5)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 第3篇

有关“人大代表”的命题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

[设问模式](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

(2)人大代表在------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答题模板](1)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设问模式](1)人大代表如何为------工作提出建议。

(2)在------活动中,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

[答题模板](1)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2)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3)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 第4篇

有关“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与措施”的命题

我国重视解决就业问题

[设问模式]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答题指导]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劳动就业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必要性、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题要素]社会+个人+科学发展+就业形势+宏观调控

[答题模板](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3)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4)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5)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设问模式](1)党和政府应该怎样解决好促进就业这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增加就业的理论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国家+企业+个人

[答题模板]

(1)国家

根本途径: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处理好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打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2)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3)劳动者: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 第5篇

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

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分析--×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指导]用经济生活中有关价格的理论去分析。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

[答题模板](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5)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6)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

[答题指导]用经济生活中有关物价稳定的措施去分析。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

[答题模板](1)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3)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4)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5)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6)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设问模式]政府为什么要对--×价格进行调控?

[答题指导]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

[答题模板](1)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2)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4)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5)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 第6篇

有关“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

影响消费的因素

[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答题模板](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3)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5)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6)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

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利于扩大消费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答题要素]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答题模板](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2)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设问模式]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国家、企业、个人多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国家+企业+个人

[答题模板]作为国家:(1)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2)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3)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5)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6)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7)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加有效供给。

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 第7篇

有关“新时期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命题

当前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设问模式](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运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知识,谈谈作为民营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3)结合某企业在对外开放战略上的成功案例,说明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进行说明。

[答题要素]基本格局+基本战略+基本原则+国家、企业+国内、国际

[答题模板](1)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2)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4)注意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思考

①国家角度: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②企业角度: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

(5)从科学发展观方面: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推荐访问:高考 热门 政治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热门7篇 高考政治专题总结(热门7篇) 高考政治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