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第1篇期末测试题(一)一、30万锐角米一点零四二、╳√√╳√三、>>>四、>>>>>>五、六、七、八、千克万册度箱公顷期末测试题(二)一、平方米亿吨(2)小时(9)分分米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集锦6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第1篇
期末测试题 (一)
一、 30万 锐角 米 一点零四
二、╳ √ √ ╳ √
三、 > > >
四、 >>>
>>>
五、
六、
七、
八、千克 万册 度 箱 公顷
期末测试题 (二)
一、 平方米 亿吨 (2)小时(9)分 分米
二、╳ ╳ √ ╳ √
三、 > B 不变
四、 x=135000 x=13 x=
五、 20 306 1490
六、 1379 80
七、 千米 240千米 45千克 吨 16分米
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第2篇
一、填空
1.根据加、减法或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考查目的: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答案:245-157=88,245-88=157;
259+89=348,348-259=89;
942÷37=26,942÷26=37;
28×65=1820,1820÷65=28。
解析:根据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可以改写成“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所以157+88=245可以改写成245-157=88,245-88=157;
根据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可以改写成“被减数=减数+差”和“减数=被减数-差”,所以348-89=259可以改写成259+89=348,348-259=89;
根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可以改写成“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37×26=942可以改写成942÷37=26,942÷26=37;
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可以改写成“被除数=除数×商”和“除数=被除数÷商”,所以1820÷28=65可以改写成28×65=1820,1820÷65=28。
2.在( )里填上适当的小数。
考查目的:小数的意义。
答案:0.47,2.9。
解析:第一个图中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所以写成小数是0.47;
从第二个图中可以看出纸条的长
厘米,写成小数是2.9厘米。
度比2厘米还多出
3.由4个一,9个十分之一,8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读作( );
把这个小数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是( );
保留一位小数是( )。
考查目的:小数的数位顺序,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近似数。
答案:4.98,四点九八;
4.980;
5.0。
解析:根据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这三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分别是个位、十分位、百分位,所以4要写在个位,9要写在十分位,8要写在百分位,这个小数是4.98;
根据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所以4.98读作“四点九八”;
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将小数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即写成三位小数,所以这个小数改写后是4.980;
根据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要看被省略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舍还是入,所以题目中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要依据百分位上的数来判断舍或入,4.98百分位上的数是8,需要向十分位进一,十分位上的数是9加1后是10,需要向个位进一,所以4.98≈5.0。
4.把下面各数用“>”连接起来。
4千克80克 4.8千克4108克
()
考查目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答案:4.8千克>4108克>4千克80克。
解析:先将题中所给数量变成相同单位,再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就比十分位,十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十分位上数相同就比百分位,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将数分出大小,最后按照要求将它们排列起来。
5.四年级三个参加了“我为环保做贡献”回收塑料瓶的活动,四一班、四二班平均每班回收塑料瓶36个,要想使三个班平均每班回收塑料瓶38个,则三班要回收塑料瓶( )个。
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第3篇
2页
1、同学们在长200米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分析:此题关键是起点要先栽一棵,然后走4米载一棵,200里有50个4所以共51棵,教者可借题发挥,加问两端不栽呢,也可以联想到有关爬楼梯,截木段,归纳其异同。(两端栽树要加1,两端都不栽树要减1,一端栽树不加不减。)
列式:200÷4+1=51
2、两座楼之间相距60米,每隔5米栽一棵松数。两座楼房之间一共能栽多少棵树?分析:此题上面1题类似,属于两边不栽树的那种,1题加1,此题减1。
列式:60÷5-1=13
3一个正方形,如果把它的相邻两边都增加6厘米,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正方形,新正方形的面积是比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大120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形的面积。
分析:此题要结合图形帮助孩子理解,增加的部分是宽为6,长为6+正的边长的长方形。所以要想求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就要出正方形的边长,要求边长只要求出增加的长方形的长就可以。
列式:120÷6-6=14;14×14=196。
4页
1、有一列数:2、5、8、11、14、?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你知道第1995个数是多少吗?
分析: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差是3,第一个数是:3×1-1=2;第二个数是:3×第几个数是多少就是它的三倍减去
列式:解:∵2+3=55+3=88+3=1111+3=14
所以:第N个=3N-1
∴3×1995-1=5984
2、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三条边分别长120米,150米,80米。在边界上每隔10米种一棵树,最多能种多少棵?
分析:三角形是一个封闭图形,即起点也就是终点,所以我们可把它理解为一头栽树问题。列式:(120+150+80)/10=35
3、有144名少先队员列操练,12个人一行,排成一个正方形方阵。你知道这个方阵的四周站了多少名少先队员吗?
分析:方阵有4边,1边12人,所以4×12;有4个角都多算了,所以要减去:(1×4)
列式:(12×4)-(1×4)
=48-4=44(人)
4、母亲今年比儿子大32岁,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儿子今年几岁?
分析:顺藤摸瓜,引导孩子从问题入手,要想求儿子今年的年龄,就要先求儿子3年前的,要求儿子3年前的就要知道母亲3年前的。
列式:32+3=35;35÷5=7;7+3=10。
6页
1、有三个自然数,他们相加或相乘都得到相同的结果,着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分析:这三个数分别是1、2、3。
2、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商是47余数是3,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的和等于629,你知道除数是多少吗?
分析:由题中2句话可知:629-余数-商=被除数+除数;又因为被除数-余数=47个除数;所以便能求出除数。
列式:629-47-3=579;(579-3)/48=12
3、两个自然数相减,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360,你能根据所学知识求出被减数是多少吗?
分析:因为:被减数+减数+差=360,被减数=减数+差。所以:360里有两个被减数。列式:360/2=180
8页
1、张老师为表扬好人好事,要调查一件好事是谁做的。他找来小明、小刚、小华三人,进行询问。明说:是小刚做的。小刚说:不是我做的。小华说:不是我做的。知他们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分析:此题只有3种情况,一是小明做的,2是小刚做的,3是小华做的。可用排除法,如果是小明做的,那么小明说了假话,小刚说的是真话,小华说的是真话,这与题中的条件“只有一个人说实话”相矛盾,所以不是小明做的;如果好事是小刚做的,那么小明说的就是实话,小华说的也是实话,这与题中的条件“只有一个人说实话”相矛盾,所以不是小刚做的;如果是小华做的,那么只有小刚说的是实话。这种情况成立。
列式:这件好事是小华做的。2、一个长方形,如果宽增加2厘米,或长增加3厘米,他们的面积都增加12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要想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要先求出它的长和宽,结合图形即可知它的长等于120/2,宽为120/3。
列式:120/2=60;120/3=40;60×40=2400。
10页
1、200个馒头100人吃,大人每人吃4个,小孩每人吃1个,还剩1个,问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
分析:假设这100的都是大人,那么会吃掉400个馒头,比实际多吃了400-199=201个。而每将一个儿童当成大人都会多吃3个馒头,所以有201/3=67个儿童被当成了大人。那么大人就是100-67=33人。列成算式就是:(4×100-199)/(4-1)=67
100-67=33
当然也可以假设这100人都是儿童。算理是一样的。你可以试一试。
2、某数学试卷由24个问题组成,答对一题得7分,答错一题扣5分。有一位学生,虽然回答了24个问题,但所得总分为零。你知道他正确解答了几道题吗?假设这个学生全答对。。。
那么得分:24乘以7=168(分)
实际得了零分,少得了:168-0=168(分)
答错一题不但不得分,反而还倒扣5分,因此错一题就损失:7+5=12(分)
答错的题是:168÷(7+5)=14(道)答对的题是:24-14=10(道)
12页
1、暑假里,小明要读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12页,在预计天数内还剩下40页没看;如果每天看16页,可比原计划天数提前3天看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这是一道盈亏问题,。每天看16页,比每天看12页,在相同的时间里一共可以多看:16乘以3+40=88页。因为每天多看4页,可以求出预计时间。
列式:88除以4=22天。书的页数:12乘以22+40=304页。或者:16乘以(22-3)=304页。
2、甲、乙两数的和是540,甲数减去120,乙数加上40,这时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倍,原来甲数比乙数多多少?
分析:现在甲乙的和是540-120+40=460
所以现在甲460×3÷(3+1)=345所以原来甲是345+120=465乙540-465=75
所以甲乙的差是465-75=390
14页
1、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3,如果着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50,则中间那个数是多少?
分析:5个数的总和是43×5=215前三个数的总和是35×3=105
后三个数的总和是50×3=150
前三个数+后三个数=255=前两个数+加中间的数×2+后两个数
重复了中间的一个数所以中间的数是255-215=402、六个人各拿一个水桶在自来水龙头前等候打水,他们打水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1分、2分、3分、4分、5分和6分,试问怎样适当安排他们打水顺序才能使每人排队和打水时间的总和最少?并求出最小值。
分析:顺序为按打水时间从小到大排总的打水时间是相同的,但是等待的时间是不同打水时间较长排前面则会造成其余人等待时间加长相反,打水时间较短排前面则会达到等待时间更短
则最小值为6×1+5×+4×3+3×4+2×5+6×1=56
16页
1、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准备排成一个正方形队列参加广播操比赛,由于人数太多,要去掉一行一列,这样去掉了29人,问五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去掉一行一列,去了29人,原来的队伍是正方形,所以原来的行与列的人数是相等的,但是角边上的一个人是重复的,所以1行+1列=29+1=30(人),原来的正方形每行每列的人数就是15人。共有15行15列。
列式::(29+1)÷2=15(人)15×15=225(人)
2、班会上,班主任老师对四(1)班54名同学进行了调查,一个月中有一半男生每人做了3件好事,另一半男生每人做了5件好事;一半女生每人做了6件好事,另一半女生每人做了2件好事。算一算,全班同学一个月中一共做了多少件好事?
分析1:一半男一半男5就是平均每两个男做了8件一半女一半女平均每两个女做了8件男跟女一样就是全班平均每两人做了8件。54除2乘8=216
也可以这样解释:这道题要运用所学的“平均数”的概念,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实际上“移多补少”。题目中:“一半男生每人做了3件好事,另一半男生每人做了5件好事,”因为前一半和后一半人数相同,我们可以想象,把后一半男生每人做的一件好事给了前一半男生,那么,全体男生,就可以看成每人做了4件好事了。同样的道理,女生做的好事,也可以看成全体女生每人做了4件好事,这样,就能想成,四(1)班全班同学每人都做了4件好事,4乘以54=216件。
18页
1、甲、乙两桶油共重24千克,第一次从甲桶里倒出与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第二次从乙桶里倒出与甲桶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内的油同样多,问甲、乙两桶原来各有油多少千克?
分析:解题关键是:第二次从乙桶里倒出与甲桶同样多的油后,实际上,甲桶里的油增加了一倍。这时甲桶里有油24除以2=12千克。说明乙桶还没有倒给甲桶油时,甲桶里只有12除以2=6千克。而这时,乙桶里的油是原来乙桶油的2倍,乙桶原来的油:(24-6)除以2=9千克。甲桶原来:24-9=15千克。
2、王阿姨给幼儿园小朋友分桃子,如果每人分3个,多16个;如果每人分5个,那么就缺4个。这个幼儿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共有多少个桃子?
分析:这又是一道盈亏问题,两次分桃子相比较,每人分5个比每人分3个,一共多分16+4=20个,这是因为,每人分3个,多出16个,而每人分5个,不但刚才多出的16个分下去了,而且还缺4个,要想分够,还需要再去拿4个。所以一共相差20个。然后想,每人多分2个,那么几个人多分20个呢?20除以2=10人,桃子:10乘以2+16=46个,或者:10乘以5-4=46个。
3、宏志小学四(1)班同学上自然实验课,每张实验桌坐3人,多出20人;每张实验桌坐5人,则正好安排好。问共有多少张实验桌?多少个同学?
分析:思路和上题相同,一共相差20人,每张桌子相差2人,共有桌子:20除以2=10张。人数:10乘以3+20=50人
20页
1、实验小学的同学到圆明园去旅游,如果每辆汽车坐65人,则有15人不能乘车;如果每辆汽车多坐5人,恰好余出了一辆汽车。问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同学?
分析:(1)如果每辆汽车多坐5人.也就是每辆汽车坐70人
(2)两种乘法相差的人数70+15=85人(3)每辆汽车相差5人(4)85÷5=17(辆)
(5)65×17+15=1120人答:有17辆汽车.学生有1120人.
也可以这么考虑:如果每车坐65人,用第二次的汽车数量(比第一次少一辆)来运输的话,则有65+15=80人无法运输,此时(每车多运5人),就是80÷5=16辆。这样可以计算出:第一次计划用车16+1=17辆车一共65×17+15=1120人答:一共有17辆车,1120个学生
2、小明把总数为103枚的围旗子放入大、小两种盒子里,每个大盒子装12枚,每个小盒子装5枚,结果恰好装完,那么大盒子有多少个?小盒子有多少个?
分析:大盒子4个小盒子11个用尾数来作。103尾数为3,此题中只有?8+?5才能出现
尾数3。(?表示空缺的一个数)所以12乘以4=48,5乘以11=55,加起来尾数
列式:
22页
1、甲计划在若干天内读完一本书。他第一天读了该书的前4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5页,最后一天他读了70页。你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吗?分析:先求一共看了多少天:(70-40)÷5+1=7(天),第一天+第7天=第2天+第6天=第3天+第5天,第4天是7天的中间=(第一天+第7天)÷2,这本书一共有(40+70)×3+(40+70)÷2=385(页)
列式:(70-40)÷5+1=7(天),(40+70)×3+(40+70)÷2=385(页)
2、27枚硬币混合有一枚较轻的假币,请你用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最多称三次,将它检验出来。
检验方法:第一次将硬币分成3堆,每一堆9枚,把其中的两堆分别将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若托盘平衡,假币在第三堆中,若不平衡,假币在较轻的一堆里。
第二次将有假币的那一堆9枚硬币分成3小堆,每一小堆3枚,把其中两小堆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同上一次一样,托盘平衡,假币在第3小堆中;若不平衡假币在较轻的一堆中。第三次从含有假币的那一小堆的3枚硬币中,取出2枚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1枚是假币若不平衡,那么较轻的一枚的加币。
24页
1、下面一题选自明代大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一书。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数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问问塔尖几盏灯。
这道题的意思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宝塔,共有七层。每层都挂着红灯,每一层灯的盏数都是上一层的2倍,灯的总数是381盏。这个宝塔的顶层有几盏?
分析:第7层的灯最少,设7层的盏数为1倍;6层为2倍,5层4倍,4层8倍,3层16倍,2层32倍,1层,62倍。共1+2+4+8+16+32+64=127;一倍为381÷127=3(盏)
列式:共1+2+4+8+16+32+64=127;一倍为381÷127=3(盏)
2、五(1)班有48人。下午自*课后,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没有人两科作业都没做完。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分析:做完语文作业的+做完数学作业的为什么比班级人数对了,因为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在这里加了两次,既属于做完语文作业的又属于做完数学作业的。
列式:语文、数学作业都做完的有:(37+42)-48=31(人)
26页
1、有110名学生参加书法和绘画比赛,参加书法比赛的有72人,既参加书法比赛又参加绘画比赛的有24人。参加绘画比赛的有多少人?
分析:学生只要知道72里包括既参加书法比赛又参加绘画比赛的24人,此题就很明白了。即为此题的关键。
列式:只参加绘画比赛的有110-72=38(人),参加绘画的总人数的有38+24=62(人);
方法二:只参加书法比赛的有72-24=48(人),参加绘画的总人数的有110-48=62(人)2、下面这道题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奥克利提出来的。
A、B两只渡船在一条河的甲、乙两岸间往返行使。他们分别从河的两岸同时出发,在离甲岸700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继续仍以原速度前进,一直到达对岸后两船立即返回,在离乙岸400米处第二次相遇。求这条河有多宽?
分析:甲、乙两岸相距即为一个全程,A、B两次遇时共合作完成了3个全程,用是时间应该是第一次相遇时用的时间的3倍,由“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700米的地方,”可知,在合作完成第一个全程时甲走了700米,时间相同所走路程相同,所以第二次相遇时甲走了
700×3=2100(米)甲共走的要比甲乙车站的距离多400米(此题要结合图象帮助理解)所以甲乙车站的距离为2100-400=1700(米)列式:700×3-400=1700(米)
28页
1、四(2)班一个小组参加美化校园的植树活动,今有10棵树苗,他们打算每行种4棵,问最多能种多少行?把你设计方案画出来。
方案:可种4行,即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结合图形给学生讲解。)
30页
1、张磊的故事书本数是李新的6倍,如果两个人各再买2本,那么张磊的本数是李新的4倍.两人原来各有故事数多少本?
分析:李新看成1倍,那么李新再买2本,就是一倍多了2本,4倍就要增加8本,张磊再买2本,原来的6倍+2=原来的4倍+8=现在的4倍,即原来的2倍+2=8列式:李:(2×4-2)÷2=3(本)张:3×6=18(本)
2、把一堆苹果放到一些盒子里,如果每个盒子放8个,还剩12个;如果每个盒子里放9个,最后一个盒子还差3个才装满。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盒子?
分析:这些盒子每个盒子放都放9个要比每个盒子都放8个能多装12+3=15(个),盒子的个数=15÷(9-8)=15(盒子)
列式:12+3=15(盒),15×8+12=132(个)
3、6个小棒谁能围成4个三角形?
32页
1、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分析:此题可以把马看成一倍,则车为2倍马,炮8倍马,8倍马减去一倍马等于56,即7倍马等于56,一倍马即56÷7=8
列式:56÷7=8,8+2×8+8×8=88
2、把一根绳子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对折后的中间处剪开,这根被箭成了多少段?
分析:借用此题培养孩子动手的*惯和根据实践总结规律能力。一次对折中间处剪开成2+1二次对折中间处剪开成2×2+1三次对折中间处剪开成2×2×2+1题型扩展:加问对折5次呢?6次呢?列式:三次对折中间处剪开成2×2×2+1=9
3、有五个数,平均是9,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1,那么这五个数是平均数为8。这个改动的数原来应该是多少?
分析:5个数的平均数少1,即总和少5,说明这个数比原理少5,原来应该为1+5
列式:1+5=6
34页
1、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花,红花、黄花合在一起共15朵,黄花、白花合在一起共18朵,白花、红花合在一起共9朵。问三种花各有多少朵?
分析:15+18+9即是2倍的(红+黄+白)
白=(红+黄+白)-15;红=(红+黄+白)-18;黄=(红+黄+白)-9
列式:(15+18+9)÷2=21;白:21-15=6;红=21-18=3;黄=21-9=12
2、A、B、C三个同学每人都有一个小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乒乓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规定兄妹二人之间不能搭配。
第一盘:A和小红对C和小兰。
第二盘;C和小丽对A和B的妹妹。请你判断A、B、C三人的妹妹各是谁。
分析:由:题中“C和小兰,C和小丽。”可知C的妹妹是小红。下面就剩下小兰和小丽了,由:题中“第二盘;C和小丽对A和B的妹妹。”可知B的妹妹一定不是小丽。则无旁待的A的妹妹是小兰。
36页
1、有一块长方形实验田,一边长8米,其邻边长为10米,若计划在这块实验田外沿周围挖一条宽1米的水渠,那么这条水渠的外沿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此题只要学生自己画图分析,便可一目了然。要求这条水渠的外沿周长,先求它的长和宽,因为一个宽的两边都加了1米宽,所以宽为8+2=10,同理长为10+2=12
列式:宽为8+2=10;长为10+2=12;周长=(10+12)×2=442、一个老人以不变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他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2根电线杆用了22分。如果这个老人走了36分,那么,他应该走到第几根电线杆?(相邻两根电线杆的距离相等)
分析:2个电线杆之间的长度为1段,“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2根电线杆”共11段,老人每走一段用的时间为22÷11=2(分),36÷2=18(段),18段即后面18根电线杆,18+起点的1=19(根)
列式:22÷11=2(分);36÷2=18(段);18+1=19(根)
3、一个剧场放置了25排座位,第一排有28个座位,往后每排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这个剧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先看做都是38座
38×25=950个
第一排往后每排多2个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42+44+46+48=50×12=600个
合起来就是总座位950+600=1550个
38页
1、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两车仍以原速度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后立即返回,又在离乙站20千米的地方相遇,问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不防我们设一下,设从甲乙站出发的车分别叫甲车乙车,甲、乙两站相距即为一个全程,甲、乙次相遇时共合作完成了3个全程,用是时间应该是第一次相遇时用的时间的3倍,由“第一次相遇在离甲站40千米的地方,”可知,在合作完成第一个全程时甲走了40千米,时间相同所走路程相同,所以第二次相遇时甲走了40×3=120(千米)甲共走的要比甲乙车站的距离多20米(此题要结合图象帮助学生理解)所以甲乙车站的距离为120-20=100(千米)
列式:40×3=120(千米);120-20=100(千米)。
40页
1、有249朵花,按照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的顺序排列,最后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分析: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为一组,用249÷(5+9+13)得商看余数。最后一朵花,当余数≤5为红花;当5<余数≤5+9为黄花;当5+9<余数≤5+9+13为黄花
列式:249÷(5+9+13)=9(组)?6(朵),所以最后一朵是黄花。
2、有同样大小的红、黄、蓝弹子共270个,按照先2个红的,再3个黄的,再4个蓝的排列着,三种颜色的弹子各有多少个?
分析:和上题类似,把“2个红的,再3个黄的,再4个蓝”为一组,则共270÷(2+3+4)=30(组)每组2个红的,3个黄的,4个蓝的
列式:270÷(2+3+4)=30(组);红:2×30=60个;黄:3×30=90个;蓝:4×30=120个
3、有七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32,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分析:7个数的和为32×7=224,前三个数+后5个数和为28×3+33×5=236;因为“前三个数+后5个数和”里有2个第3个数,所以“前三个数+后5个数和”比“7个数的和”多一个第3个数。
列式:32×7=224;28×3+33×5=249;236-224=25
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第4篇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
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在课堂上,教学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我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学*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第5篇
期末测试题(一)
一、填空
二十八万八千零九写作( ),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是( )。
年的2月是( )天。
三角形中两个内角都是65°,这个三角形叫( )三角形。
日6时=( )小时。
公顷50平方米=( )平方米。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72平方米,高6米,它的底边长是( )。
读作( )。
二、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1300。
( )
万千米就是7千米。
( )
时15分就是815分。
( )
。
( )
三、在○里填上“=、>或<”
公顷○4900平方米
亿○50600000
扩大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闰年的天数○1994年的天数。
四、把下面各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
×53+47×74 –642–358
+1061+52+939 ×64
六、脱式计算
+137÷(69+68) ++
–(+) –20+15×17
七、列式计算
一个数减去等于,这个数是多少?
减去52与26的积,得多少?
八、应用题
某食堂买来一批米,吃去158千克,剩下的比吃去的4倍少32千克,食堂买来多少千克米?
印刷厂20天印书4800万册,照这样35天印书多少万册?
五月份某周天气温度分别是18、19°、20°、19°、21°、23°和20°,这一周每日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用144只箱子装鸡蛋,每只箱子装504个, 若每只箱子装648个。这样,可空出几只箱子?
开垦一块三角形荒地,底长120米,高80米,全部开垦完,共开垦了多少公顷?
期末测试题(二)
一、填空
里有( )个百分之一。
三角形底米,高米,它的面积是( )。
千克=( )吨。
吨≈( )亿吨。
小时=( )小时( )分。
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63平方分米,高7分米,底边长( )。
二、判断正误
钝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和比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大。
( )
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它们的位置,积不变。
( )
平方米=3平方米6平方分米8平方厘米。
( )
亿。
( )
三、选择填空
吨50千克=( )千克。
7050千克 750千克 70050千克
○。
> < =
≈( )亿。
亿 亿 2亿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4倍,另一个因数缩小4倍,积( )。
缩小2倍 扩大2倍 不变
四、求未知数x
+x=35 x÷75=1800
×x=8216 x–
五、计算下面各题 (能简算的要简算,并写出简算过程)
+++
+–+
÷(20XX–1910)+60
×6+274÷137
六、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除以16的商比58乘以24的积少多少?
某数加上70等于600除以4的商,这个数是多少?
七、应用题
甲、乙、丙三个各跑一小时,甲跑了11千米,乙跑了千米,丙跑了千米,三人平均每小时跑多少千米?
修一段路,已经修好了75千米,没修的比修好的2倍多15千米,这段路多少千米?
水果店运来的4筐苹果与3筐梨的重量相等,已知每筐梨的重量60千克,每筐苹果多重?
食堂第一周烧煤吨,第二周比第一周节约吨,两周共烧煤多少吨?
等边三角形边长之和是24分米,它的面积64平方分米,求这个三角形的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答案 第6篇
【题目内容】
一、填空我能行!(14%)
1、83.07扩大100倍是( ),再缩小到原数的( )是8.7 。
2、0.9、0.39、0.903、0.9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3、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4、三角形按角来分,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20度,底角是( )度。
6、王刚在张婷的东偏北35°的方向上;张婷在王刚的 偏 的方向上。
7、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二、是非我能辨!(对的打“√”,错的打“×”)(10%)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的末尾要对齐。
( )
2、4.5和4.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
3、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数除以0都得0。
( )
4、折线统计图能较好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
( )
5、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 )
三、选择我喜欢!(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4%)
1、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
A.201008 B.805.07 C.0.06 D.190.07
2、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7055 B.7.05 C.70.55 D.7.550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垂线
4、下面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
A. (52×25)×4 B.(125+90)×8 C. 258十45十55
5、小猴要给瓜地围上篱笆,( )的围法最牢固。
A. B. C.
6、大于0.2,小于0.4的小数有( )个。
A.1 B.10 C.100 D.无数
7、从长分别是3厘米、6厘米、7厘米、9厘米的小棒中取三条小棒拼成三角形,最多有( )种不同的拼法。
A.1 B.2 C.3 D.4
四、计算我细心!(%)
1、直接写出得数。(6%)
4+1.7= 5.5-2.4= 2.5+0.9=
3-1.4= 0.6十0.49= 7.6-3.9=
2、列竖式计算,打☆要验算。(6%)
☆29.9+13.06= 7.01-4.5=
3、脱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8%)
10÷25÷4 19×(14+48)÷38 23×25+75×23
99×13 61.3-6.83-3.17 3.8+2.523-3.8
五、操作我最棒!(6%)
1、学校在市政府的 偏 方向上,
距离是 米。(2分)
2、少年宫在市政府的 偏 方向上,
距离是 米。(2分)
3、张婷家在市政府的西偏北40°方向400米处,
请你在图上标出她家的位置。(2分)
六、问题我不怕!(20%,每题5分)
1、2008年瑞安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约为2.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约为0.9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多多少万元?
2、张婷看一本280页的故事书,用了7天时间看完,前3天共看了120页,后4天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3、一堆货物,运走了28吨,剩下的比运走的5倍少15吨,这堆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4、总务处王老师到商场里买塑料桶,原价是18元/只,由于买的数量较多,现价是16元/只。这样原来买24只塑料桶的钱,现在可以买买几只?
七、小小统计家。(6%)
四(1)班王刚同学本学期各单元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单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分数 95 90 95 85 80 70 50
成绩/分 100 90 80 70 60 50 40
0 1 2 3 4 5 6 7 单元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上面的统计图。(2分)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王刚第 单元分数最高,第 单元分数最低。(2分)
3、根据以上信息,你想对王刚说什么话?(2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知识技能
一、填空我能行!
1、50.55 50.6 2、87 1000 3、0.9 0.9
4、锐角 直角 钝角 5、 6、西 南 35° 7、9.54 9.45
二、是非我能辨!
1、× 2、× 3、× 4、√ 5、√
三、选择我喜欢!
1、B 2、D 3、D 4、A 5、B 6、D 7、C
四、计算我细心!
1、直接写出得数。
5.7 3.1 3.4 1.6 1.09 3.7
2、列竖式计算,打☆要验算。
☆29.9+13.06=42.96 7.01-4.5=2.51 (竖式略)
3、脱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0÷25÷4 19×(14+48)÷38 23×25+75×23
=10÷(25×4) =19×62÷38 =23×(25+75)
=10÷100 =1178÷38 =20
=13 =31
99×13 61.3-6.83-3.17 3.8+2.523-3.8
=(100-1)×13 =61.3-(6.83+3.17) =2.523+(3.8-3.8)
=100×13-1×13 =61.3-10 =2.523
=1287 =51.3
五、操作我最棒!
1、南 西 ° 600 2、东 北 ° 800 3、(略)
第二部分 实践应用
一、 问题我不怕!
1、2.27-0.93=1.34(万元) 2、(280-120)÷4=40(页)
3、28+(28×5-15)=153(吨)
4、(24×18)÷16=27(只)或24×(18-16)÷16+24=27(只)
二、小小统计家。
1、(答案略) 2、一或三 七 3、(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