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7篇

时间:2022-11-20 15:10:05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7篇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一、服务对象:XXX,性别,XX周岁。是一个肢体残疾和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以前上过学,但现在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不适合随班就读,同时家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7篇

篇一: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一、服务对象:XXX,性别,XX周岁。是一个肢体残疾和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以前上过学,但现在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不适合随班就读,同时家长没有对他进行过学*方面的辅导。

  二、服务原则;遵循家长自愿,免费教育,定期入户的原则。三、服务目标:1、从实际出发从触觉、听觉、说话方面进行锻炼,对简单的知识进行认知和记忆。2、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他有进步。四、服务时间:每月“送教上门”最少一次,一般两次。五、要求及措施:每次送教前都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家长不放弃教育孩子的信心,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完善“送教上门”的各项资料。六、工作计划:九月份:了解XXX同学在家的表现情况。多与他交流,复*数字1-10。十月份:对他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反复演示,手把手识数,初步建立0-20的数学和多少的概念。尽量引导她听懂老师在说什么数字,会认数字0、1、2、3、4、5、6、7、8、9、10,11……20。十一月:辨别颜色,可以准备一些有颜色的卡片,教会他认识不同的颜色,尽量教会他将不同的颜色进行归类整理。十二月:教唱儿歌一首。新年元月份: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能听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王先诌能感受到学*的快乐。“送教上门”要求是指承担任务的学校和教师要按照“一人一案”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以“家庭自愿、免费教育”的方式,每月至少送教两次,每次至少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辅导任务。同时,学校还把“送教上门”工作纳入教师个人工作量,确保“送教上门”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性分析成长道路上的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1

  【能力目标】理性看待挫折,正确处理挫折的能力。【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挫折;2.理解挫折的两面性;3.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挫折的两面性;2.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难点】理性对待挫折,正确面对挫折。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引导提问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最近比较烦》,并设置问题:歌曲中他们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怎么去解决这些烦心事呢?进而导入本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生活难免有挫折1.什么是挫折过渡:大家回想一下,自己遇到过哪些“不愉快”的事情呢?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怎么面对它们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考试成绩不及格、数学题不会、英语单词背完了就忘记等等。解决办法多学*,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等等。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2.面对挫折的不同表现过渡句:既然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那么我们对待挫折

  2

  是否有区别。大家请看《半杯水的故事》的寓言故事:两个口渴的人找到半杯水。快乐的人想:“啊,我终于找到水了!虽然眼下只

  有半杯水,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良好的开端,我一定还能找到更多的水”于是他变得高兴起来。而苦恼的人则想:“怎么就只有这半杯水?就这半杯水有什么用?”一气之下他摔掉水杯,然后坐以渴毙。

  设置提问:这两个人对半杯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出现了什么不一样的结果?学生回答:乐观的人觉得自己很幸运,而苦恼的人觉得半杯水没用,把杯子摔碎,最后渴死了。教师总结: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面对挫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到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一般来说挫折包括三个方面: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人们对挫折认知的不同,则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也会不同。3.理性看待挫折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自己遇到挫折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是却经常让我们很痛苦,现在请大家辩一辩,“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正方:挫折是好事;反方:挫折是坏事。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在面对挫折时,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的看待挫折。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让我们更加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二)发掘生命的力量1.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活动: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下面的活动:

  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分享: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2.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借助外力教师提问: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呢?以政治小组为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稍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同学代表1回答:欣赏、培养幽默感、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做好最坏的打算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同学代表2回答:关心、帮助他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教师总结: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环节三:巩固提高观看《摔跤吧,爸爸》片段,并让学生分析:1.女主角遇到了哪些挫折以及如何应对的?2.给予你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自己骄傲加之训练方式的不对,使其在比赛中屡屡受挫。应对挫折时她一方面加紧训练一方面求助自己的父亲,把自己的父亲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最终取得胜利。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回顾的方式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了什么是挫折,理性的去看待挫折,并且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偶像,查看他们在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以及如何解决的?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下节课进行分享。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4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通过了解小数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的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学*1、数体温表,认识自然数、整数。学生数体温表。揭示: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2、3等等的数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也都是整数。2、读体温表,引发认知冲突。课件演示体温表上的温度:①36℃②37℃③温度上升不到1大格学生认读体温表上的温度,发现:第三次的温度不能用整数表示了。3、自主设疑,指明学*方向。交流:你想从哪些方面学*小数?根据交流出示关键词:读写、意义、作用等。明确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二、从人民币入手,初步认识小数1、小数的读写。播放录音:买了一个书签,用了0.1元。指名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0.1,指导写法。全体学生在作业纸上写0.1,并读一读。2、画图表示小数。独立思考:0.1元就是多少钱?如果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0.1元怎么表示?交流得出:1角是元,也可以写成0.1元。3、举一反三说小数。自主尝试:仍然用长方形代表1元,随意取几份,再说出分数和小数。

  5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式子,如:2角=元=0.2元。4、归纳概括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读一读这些式子,想一想有规律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几角是十分之几元,也就是零点几元。反过来,零点几元也就表示十分之几元。三、联系长度单位,进一步认识小数1.表示米尺上的小数。独立思考:怎么找到米尺上的小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学生交流,得出:一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2.自主练*:填一填。我发现:几分米就是()米,也就是()米。3.概括交流规律。学生交流作业,得出:几分米就是十分之几米,也就是零点几米。反过来,零点几米也就表示十分之几米。4.测量中应用小数。课件演示:用尺测量橡皮的长度。思考:一块橡皮的长度不到1分米,怎么表示它的长度?交流得出:6厘米=分米=0.6分米。四、脱离具体情境,揭示小数意义。1、概括小数的意义。引导观察:我们在人民币、米尺中找到小数,并发现了一些规律。脱离原有单位,再读一读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又发现了什么?交流小结: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零点几也就表示十分之几。2、巩固小数的意义。学生看图填写分数和小数。五、探究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1、用小数表示文具盒的长度。课件演示:用尺测量文具盒的长度。思考:文具盒的长度超过2分米,怎么表示?2、自主练*:填一填。

  6

  文具盒长()分米()厘米,也可以写成()分米。交流得出:2分米3厘米=2.3分米。进一步交流:2分米3厘米等于2.3分米,是怎么想的?小结:像这样测量结果不是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3、认识小数各部分名称。介绍小数各部分名称,请学生到黑板上摆出小数各部分名称,再一起说一说。六、多角度练*,感受小数的作用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1)丹顶鹤身长约1.5米。交流:1.5米是()分米,又是()厘米。学生认识到:同样的长度,单位较小时可以用整数表示,用更大的单位就需要小数。(2)珠穆朗玛峰高约8844.4米。交流:8844.4是一个小数吗?这个小数怎么样?自主体会:小数并不一定小。(3)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误差必须保持在1.8分米范围内。比划交流:1.8分米有多长?1.8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4)世界读书日纪念邮票面值1.2元。交流:1.2元是几元几角?2、解决课开始时遇到的读体温表的问题。学以致用: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小数是因为需要才产生的。3、数轴上的小数。课件演示:标着0、1、2、3的数轴。讨论交流:数轴上有哪些数?它们都是什么数?能找到小数吗?七、畅谈学*收获,了解小数的发展1、课堂小结。回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小数的世界,关于小数,你心中的问题有答

  7

  案了吗?你知道了些什么?2、介绍小数的发展。课件演示:在我国古代,人们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表示小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方法。后来又出现了一些表示小数的方法。大约在400年前,有人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确定

  了现在这样表示小数的形式。自主体会:小数最早是在我国开始使用的,这是中国人智慧的象征。3、课外延伸。观察发现:这个小数(46.32)和我们刚刚学的小数有什么不同?引发思考:两位小数怎么读?它们又表示什么?这些问题留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学*、探索。

  8

  

  

篇二: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月日

  残疾类型

  言语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因为残疾儿童生活的环境原因,没人能教其仔细辨别上下方向,《认识上下》认识上下方向,有利于儿童更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笔记本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看看你的房间,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三、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四、课堂小结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学生存在言语上的障碍,长时间存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不能很好的辨认前后方向《认识前后》

  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图画展示,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感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笔记本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观察讨论、学*新知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三、课堂小结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不会基本的数字书写及意义

  《1――5的认识及书写》

  通过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小棒、笔记本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2)请你拿出1根小棒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2)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

  .

  (学生表示,教师板书:1)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板书:1、2、3、4、5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三、教学写数字1――51、教师教拿笔姿势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两次的送教,对方位有一定的感知

  左右

  源于生活的教学,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2、“左右”的相对性。

  笔记本,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感知左手和右手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4、揭示课题师: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师:请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1、摆一摆师: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师: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2、数一数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1、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2、摆一摆老师说,学生摆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把铅笔放在书的右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了解了1-5,有了一定的数字概念

  6和7的组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认识6和7的组成。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6、7的组成。

  苹果,笔记本一、引入二、新授1、出示苹果和人像挂图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帮我分一分,有几种分法吗?学生汇报,师板书分法

  2、总结分法看到这些分法,我们可以将这些分法总结成这样3种。

  3、7的组成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汇报分法,师板书分法三、游戏巩固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但不懂正确使用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各类人民币一、去往小商店,观看其他人是如何购买物品二、观看旁边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三、找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价格表上的数字,问:是否相同四、实践操作购买物品五、懂得当给多钱,需要等店家补还余额才能离开六、操作5次,购买不同物品,每次购买数量、金额都不一致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喜欢小狗,爱和小狗玩耍画一只小狗从生活入手观察,边画出相应的部位

  教学目标

  1.能够画出一只小狗2.感受线条的魅力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用线条画出一只小狗

  铅笔,彩色笔,绘画本1.带学生观察小狗2.仔细观察小狗的每一个部位,边用手指比划形状3.再次观察小狗的部位,师用笔在绘画本上勾画观察的部位4.让生观察简笔画的狗,对比像不像5.师带领学生画6.上颜色,由学生自主选择颜色7.生拿完成的小狗简笔画和小狗拍照留念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由于生缺乏生活常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用电安全从家用电器入手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3、懂得不安全用电的危险性

  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插座、笔记本出示插座,向生介绍有关知识。

  (1)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生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3)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课前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兴趣。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已经能分辨出1-7,并能手指表示

  认识8-9从生活入手,了解8-9的构成和意义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和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知道8和9的含义。教学难点:8和9的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小棒.游戏导入:师:出示彩球图片,你们在心里默默的数,待会儿告诉我我出示了几个彩球。生用手指表示1.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数字8和9.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点数事物的数量.(8棵树,8朵花,黑板上有8个字,9盆花,8个同学和1位老师,9只蝴蝶)3.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在劳动、在整理花坛、在为学校做贡献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3.课件出示计数器师:老师在课件上拨算珠,数老师拨了多少颗。师:老师现在拨了几颗了?

  (板书:7<8,8>7,8<9,9>8)4.摆学具。学生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5.课件出示直尺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了8和9这两个新朋友,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54页,拿出水彩笔,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

  从左边数起的第九只蝴蝶涂上红色。10写法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数字8和9这两个朋友,要和它们成为好朋友,还要会写它们。

  那老师就来教怎么写数字8和9.看8,它像个什么?(像2个0上下堆在一起了,像个葫芦……)。8像个葫芦,也像是2个0上下堆在一起了,但8不是由2个0组成的,

  .

  .

  8的写法也不是上下写2个0。(边讲解边示范)8是一笔写成的,先从上面的顶格到下面的底格,再回到上面。来,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写9.(出示教具)仔细看看9,它又像什么?(像倒过来的6,像面小旗子,像个汽球……)对,9像面小旗子,跟6也很像。其实,9和6是亲戚呢!把6这样倒过来是不是就是9了?9字也是一笔写成,它的上半部像个圆,它的竖像个1。(边讲解边示范)先写9上半部这个圆,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写完这个圆之后再往下方写斜竖,一直到下面的底格。来,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对数学没有概念,不会书写汉字

  认识0从生活入手,了解0的意义及字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一表示没有,二表示起点。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教工整地书写“0”。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一表示没有,二表示起点。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教工整地书写“0”。笔、纸、苹果

  1.在纸上写一个02.0表示没有(1)把放在桌上的苹果拿走,告诉生:没有了,这就是0(2)把桌面上的东西全部拿走,这就是03.去寻找0,那些地方出现04.0表示起点

  (1)温度计上的0;电子表上的0;5.正确书写0

  (1)抓笔姿势(2)描红(3)动笔在本子上书写(4)批改,指出那些好那些坏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该生碎存在言语上的障碍,但四肢健全,能帮家里做些家务择洗青菜看、实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摘除坏的,老的青菜2.能洗沥干青菜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如何摘除坏的,老的青菜

  青菜、篮子1.示范:选取哪些,哪些要去除掉(黄叶、太老的)2.跟随老师的步骤进行3.自己动手,老师在旁指点4.清洗5.放水量6.怎样才是彻底干净:看不到水盆里有垃圾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卢结玲

  年龄

  12

  2015年4月10日

  残疾类型

  言语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存在言语障碍,平时都是老人在家照顾,卫生意识较差洗手了解洗手的重要性,通过师的示范下能正确洗手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故事,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洗手的正确方法;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洗手的正确方法;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肥皂、笔记本(一)理解故事《小花猫生病了》观看《小花猫生病了》,知道小花猫不爱洗手然后生病(二)学*洗手

  1、洗手顺序:挽袖子——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抹肥皂——两手对搓——冲洗——关水龙头——用毛巾擦干

  2、师示范3、幼儿按洗手顺序进行练*。4、生观察图片,再次巩固对吸收洗手顺序的掌握。(三)结束评价1、教育要认真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养成良好的为什么*惯;2、表扬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卢结玲

  年龄

  12

  2014年11月19日

  残疾类型

  言语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该生的言语障碍、治理水平较低,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不断的模仿、记忆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写出自己的名字2、记忆字形

  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记忆字形

  卡片一、告诉她这是的她的名字二、学*“卢”1.笔顺。师握生的手,教写多次正确的笔顺,2.生自己模范书写3.描红4.动笔书写三、学*“结”

  步骤如上四、学*“玲”

  步骤如上五、卢结玲三个字一起模仿写六、记忆字形七、默写八、建议爷爷奶奶平时多陪她写名字,直到完全记忆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卢结玲

  年龄

  12

  2015年4月22日

  残疾类型

  言语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言语上有障碍,智力水平较低,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整理房间先示范再自主练*整理

  教学目标

  1、知道要保持房间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齐。2、学*整理自己的房间,能按物品的种类有序的摆放物品。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知道要保持房间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齐。学*整理自己的房间,能按物品的种类有序的摆放物品。

  一、按照物品的归类,将物品有序地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等1、师动手教生叠衣服2、生跟随练*3、自己整理4、师把相同类型的物品放在一起5、把之前整理好的物品弄乱,让生重新整理6、师把现在物品摆放的情况拍下来,把图片打印出来贴在旁边,以提醒学生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卢结玲

  年龄

  12

  2015年5月16日

  残疾类型

  言语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智力水平低,言语障碍,不能识别红绿灯交通安全《红绿灯》游戏反复记忆,形成惯性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认识红、黄、绿色,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2、通过参与情境游戏活动,理解红绿灯的作用。3、树立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好品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红绿灯模型一、观看儿歌《红绿灯》二、帮助幼儿了解红绿灯的作用。

  (1)教师:马路上有什么?(2)教师:汽车在中间的快车道上行使,马路上的汽车是怎样过马路的?三、认识斑马线,行人通过的标志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四、游戏情景中,教师装扮成交通警察,并做指挥交通状。做个游戏。

  1.生站在斑马线外,当红灯亮起时该如何做,绿灯亮起时该如何做,黄灯又是怎么办

  2.红绿灯上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该如何转方向五、反复进行游戏六、观看录像:上面的人都做对了吗?七、把红绿灯模型送给续学生,作为表扬,平时多练*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卢结玲

  年龄

  12

  2015年6月1日

  残疾类型

  言语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不爱动,身体肥胖明显,身体素质下降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预备节、伸展运动

  教学思路

  看,做,模仿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通过教学,学生能积极参与运动,体验运动乐趣,认识到广播操的健身、健心作用。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掌握预备节、伸展运动。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

  各节动作路线,动作方法,动作节奏

  一、预备节

  动作要领:预备姿势——直立。第一个八拍

  1-2两臂经侧至侧上举(掌心向前)3-4两臂头上交叉两次(左手在前)5-8左脚开始踏步4次,同时两臂经侧还原成直立。示图:

  第二个八拍1-2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同时左臂侧举、右臂胸前平屈3-头左转90度4-头还原5-8左脚收回,同时两臂经上向右绕至体侧,还原成直立示图:

  第三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四个八拍同第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二、伸展运动

  .

  .动作要领:预备姿势——直立。第一个八拍1-2左脚侧伸(脚尖内侧点地),同时右腿屈膝、左臂经侧至上举。3-4还原成直立5-右脚侧伸(脚尖内侧点地),同时左腿屈膝、右臂经侧至上举6-还原成直立7-左脚侧伸(脚尖内侧点地),同时右腿屈膝、左臂经侧举(眼看左手)8-还原成直立示图:

  第二个八拍1-2左脚向侧一步,同时两臂胸前平屈3-4两臂侧上举,稍抬头5-7两臂经体前交叉向外绕环至体侧8-还原成直立示图: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第五至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期间要求:1、教师讲解清楚,示范正确,纠错及时。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观察,认真练*。

  .

  .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卢结玲

  年龄

  12

  2015年6月18日

  残疾类型

  言语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不爱动,身体肥胖明显,身体素质下降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预备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

  教学思路

  看,做,模仿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通过教学,学生能积极参与运动,体验运动乐趣,认识到广播操的健身、健心作用。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掌握预备节、伸展运动和扩胸运动。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

  各节动作路线,动作方法,动作节奏

  一、复*预备节、伸展运动、二、扩胸运动

  动作要领:预备姿势——直立。第一个八拍1-2左脚侧伸(脚尖内侧点地),同时右腿屈膝,两臂前举(两手重叠,左手在上)3-4还原成直立5-右脚侧伸(脚尖内侧点地),同时左腿屈膝,两臂经侧至侧举6-右脚收回成直立,同时两臂前举(两手重叠,左手在上)7-两腿屈,同时两臂胸前平屈后振(握拳)8-身体直立,同时两臂前举(握拳,两手稍靠拢)示图:

  第二个八拍1-3两腿屈伸两次,同时左臂上举、右臂下举,后振两次成前举(握拳,两手稍靠拢)

  (侧对镜子练*,观察扩胸动作幅度和上下肢动作的准确性)

  .

  ..

  

  

篇三: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范文(精选3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课时或题目为单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文件,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设计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

  一、服务对象:___,性别,__周岁。是一个肢体残疾和有智力障碍的孩子,以前上过学,但现在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不适合随班就读,同时家长没有对他进行过学*方面的辅导。

  二、服务原则;遵循家长自愿,免费教育,定期入户的原则。三、服务目标:1、从实际出发从触觉、听觉、说话方面进行锻炼,对简单的知识进行认知和记忆。2、教学过程不求快,只求他有进步。四、服务时间:每月送教上门最少一次,一般两次。五、要求及措施:每次送教前都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鼓励家长不放弃教育孩子的信心,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完善送教上门的各项资料。六、工作计划:九月份:了解___同学在家的表现情况。多与他交流,复*数字1-10。十月份:对他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反复演示,手把手识数,初步建立0-20的数学和多少的概念。尽量引导她听懂老师在说什么数字,会认数字0、1、2、3、4、5、6、7、8、9、10,1120。

  十一月:辨别颜色,可以准备一些有颜色的卡片,教会他认识不同的颜色,尽量教会他将不同的颜色进行归类整理。

  十二月:教唱儿歌一首。新年元月份: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能听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只希望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王先诌能感受到学*的快乐。送教上门要求是指承担任务的学校和教师要按照一人一案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以家庭自愿、免费教育的方式,每月至少送教两次,每次至少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辅导任务。同时,学校还把送教上门工作纳入教师个人工作量,确保送教上门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一、教学目标理性分析成长道路上的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理性看待挫折,正确处理挫折的能力。1.理解什么是挫折;2.理解挫折的两面性;3.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挫折的两面性;2.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理性对待挫折,正确面对挫折。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案例讨论法、引导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最近比较烦》,并设置问题:歌曲中他们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烦心事,怎么去解决这些烦心事呢?进而导入本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生活难免有挫折1.什么是挫折过渡:大家回想一下,自己遇到过哪些不愉快的事情呢?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怎么面对它们的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考试成绩不及格、数学题不会、英语单词背完了就忘记等等。解决办法多学*,向老师和同学求助等等。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2.面对挫折的不同表现过渡句:既然我们在成长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那么我们对待挫折是否有区别。大家请看《半杯水的故事》的寓言故事:两个口渴的人找到半杯水。快乐的人想:啊,我终于找到水了!虽然眼下只有半杯水,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良好的开端,我一定还能找到更多的水于是他变得高兴起来。而苦恼的人则想:怎么就只有这半杯水?就这半杯水有什么用?一气之下他摔掉水杯,然后坐以渴毙。设置提问:这两个人对半杯水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出现了什么不一样的结

  果?学生回答:乐观的人觉得自己很幸运,而苦恼的人觉得半杯水没用,把

  杯子摔碎,最后渴死了。教师总结: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面对挫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

  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到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一般来说挫折包括三个方面: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人们对挫折认知的不同,则挫折反应的性质、程度也会不同。

  3.理性看待挫折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自己遇到挫折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遇到挫折时,我们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是却经常让我们很痛苦,现在请大家辩一辩,挫折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正方:挫折是好事;反方:挫折是坏事。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挫折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好事又是坏事。在面对挫折时,如果一味的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的看待挫折。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让我们更加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活动:结合自己遇到的挫折,通过自我反思完成下面的活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分享: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2.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借助外力教师提问: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呢?以政治小组为例,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稍后请小组代表来回答。同学代表1回答:欣赏、培养幽默感、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做好最坏的打算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同学代表2回答:关心、帮助他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教师总结: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作为新一代的__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环节三:巩固提高观看《摔跤吧,爸爸》片段,并让学生分析:1.女主角遇到了哪些挫折以及如何应对的?2.给予你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自己骄傲加之训练方式的不对,使其在比赛中屡屡受挫。应对挫折时她一方面加紧训练一方面求助自己的父亲,把自己的父亲作为强大的精神支撑,最终取得胜利。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回顾的方式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了什么是挫折,理性的去看待挫折,并且用积极的心态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偶像,查看他们在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以及如何解决的?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下节课进行分享。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经历小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通过了解小数的发展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的作用。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知学*1、数体温表,认识自然数、整数。

  学生数体温表。揭示:像这样表示物体个数的1、2、3等等的数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也都是整数。

  2、读体温表,引发认知冲突。课件演示体温表上的温度:①36℃②37℃③温度上升不到1大格学生认读体温表上的温度,发现:第三次的温度不能用整数表示了。3、自主设疑,指明学*方向。交流:你想从哪些方面学*小数?根据交流出示___年前,有人用小圆点来分隔小数里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确定了现在这样表示小数的形式。自主体会:小数最早是在我国开始使用的,这是__人智慧的象征。3、课外延伸。观察发现:这个小数(46.32)和我们刚刚学的小数有什么不同?引发思考:两位小数怎么读?它们又表示什么?这些问题留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学*、探索。

  

  

篇四: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培养计算能力〕

  学校

  **

  〔2021年9月——2021年7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第三课时培养计算能力

  时间:9月3日-9月教师:

  17日

  学生:

  送教内容:建立0—5的数字概念送教过程:1、唱数

  课时数:2

  游戏法〔木头人〕

  2、认数

  游戏法〔数字变一变〕

  3、数实物

  学具操作、比一比

  4、用手指表示数字

  儿歌"手指变变变"

  .

  优选-

  .-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11月5日-11教师:

  月19日

  学生:

  送教内容:书写0—5,并能比拟大小送教过程:

  1、书写练*

  练*法〔贴图文数字条〕

  2、听写数字

  练*法〔数数再写数字〕

  3、比拟大小

  操作法、游戏法

  4、评估

  口试、笔试

  课时数:2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12月3日-12教师:

  月17日

  送教内容:建立6--10的数字概念送教过程:

  学生:

  课时数:2

  1、唱数0—10,10--0游戏法〔前跳、后退着唱〕

  .

  优选-

  .-

  2、认数,数实物儿歌、游戏法〔贴标签〕3、用手指表示数字游戏法〔手指变变变〕4、书写练*书空、临摹、看图写数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时间:3月4日-3月教师:

  25日送教内容:应用10以内的数字送教过程:1、说一说,如:〔9〕*桌子练*法2、比一比:谁多谁少.操作法3、操作:请给我5支笔演示法〔小小效劳员〕4、目测实物数量练*法〔完成统计表〕

  学生:

  课时数:2

  .

  优选-

  

  

篇五: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月日

  残疾类型

  言语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因为残疾儿童生活的环境原因,没人能教其仔细辨别上下方向,《认识上下》认识上下方向,有利于儿童更好的生活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笔记本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看看你的房间,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5、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三、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四、课堂小结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学生存在言语上的障碍,长时间存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不能很好的辨认前后方向《认识前后》

  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图画展示,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感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1、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2、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笔记本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观察讨论、学*新知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三、课堂小结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

  不会基本的数字书写及意义

  《1――5的认识及书写》

  通过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小棒、笔记本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一)认真观察,主动学*1、认识1(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2)请你拿出1根小棒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3、认识3(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2)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二)出示计数器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表示,教师板书:1)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板书:1、2、3、4、5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三)、教师说,学生操作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三、教学写数字1――51、教师教拿笔姿势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送教对象

  年龄

  20年月日

  残疾类型

  送教对象基本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思路

  通过前面两次的送教,对方位有一定的感知

  左右源于生活的教学,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1、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2、“左右”的相对性。

  笔记本,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感知左手和右手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4、揭示课题师: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师:请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1、摆一摆师: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师: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2、数一数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1、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2、摆一摆老师说,学生摆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把铅笔放在书的右

  北山镇中心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篇六: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一〕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学会b、p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学会带调拼读音节。教学重点:学会两个声母和学会带调拼读音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

  1、学*声母b、p学*声母b。(1)读\爸爸\,引出声母b。(2)教师范读b。(3)〔3〕学生跟教师读。(4)教字形。板书b。让学生想想b的形状像什么。学*声母p。(1)读\婆\,引出声母p。(2)教师范读p。(3)学生跟教师读.〔4〕教字形。板书p。让学生想想p的形状像什么。2、学*与单韵母相拼

  .

  z.

  -

  〔1〕、看图:小姑娘在干什么.教学拼音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观察书上四幅图,分别画着什么.〔3〕练*拼读音节。四、稳固练*组织学生做声母和带调韵母找朋友的拼读游戏。〔三〕总结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2〕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学会m、f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学会带调拼读音节。教学重点:学会声母及与单韵母相拼成音节教学过程:一、复*:

  1、读a的四声。2、听音拿卡片,分辨bP的读音。二、学*新知

  1、学*m〔1〕看图,这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用“摸〞练*说话。〔3〕教师范读,学生观察模仿发音,练*读。

  2、学*f〔1〕看图导出字音:图上画了什么.能用“佛.组词吗.〔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读。

  .

  z.

  -

  3、识记声母mf,指导书写。(1)怎么记住m和f的字形.〔2〕动脑筋,想方法,编顺口溜识记字形。〔观察在田字格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书写。

  4、声母和韵母拼读练*三、稳固练*:

  做摘果子游戏,搞一个果子读一个音节,用这个音节组个词或说一句话。教师评价:经学*,学生已能熟练读、写出dt两个声母。四、总结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3〕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学会拼读音节。2、2、认识3个字,正确读词。拼读音节,认识3个词。教学重点:声母和单韵母的拼读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2、自由读一读音节,并读出四个声调,先其中的一个音节组一个词或说一句话。3、随意抽读音节。

  .

  z.

  -

  二、1.看图读拼音认字仔细看图,读读图上的音节,图上画着谁,在做什么.2、认读词语:爸爸、妈妈、我3、指导轻声的读法。4、用上这三个词和“爱〞练*说话。

  三、稳固练*:1、读全文2、认读生字,看图练*说话。教师评价:能熟练读出bpmf的四声,能认读词语:爸爸、妈妈、我四、总结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4〕学科:语文教学目标:学会dt两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教学重点:学会dt两个声母,能读准音,记清形。教学过程:〔一〕复*检查。1、卡片认读声母:bpmf,复*带调音节〔二〕教学声母d。1、看投影说话引出d:图上画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说话:鼓棒敲鼓,咚咚咚。2、教学d的发音,记清形。〔1〕听:教师示范发音,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2〕看:教师范读时的口形,发音部位。〔3〕读。〔4〕记:马蹄声响ddd像个反6ddd左下半圆ddd

  .

  z.

  -

  3、教学d的书写。〔三〕教学声母t。用同样的的学*声母t〔四〕稳固复*。1、卡片读dt。2、比照读:b---p---df---t〔念顺口溜,做动作强化记忆。〕教师评价:经学*,学生已能熟练读、写出dt两个声母五、总结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5〕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学*dt与单韵母的拼音。2、能够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教学重点:学会dt与单韵母的拼音教学过程:〔一〕复*检查。1、卡片认读声母:bpmfdt。2、认读生字和词语:爸、妈、我、爸爸、妈妈〔二〕教学声母dt。1、教学d的书写。2、教学d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1〕板书d,声母是→d。板书ì,韵母是→ì。声音不中断,紧接着带出ì,直呼〔2〕四声练*,组词读。

  .

  z.

  -

  3、板书t用同样的方法学*声母t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三〕做课中操。〔四〕稳固复*。1、卡片读dt。2、比照读:b---p---df---t〔念顺口溜,做动作强化记忆。〕3、看实物猜字母。拿一把小花伞,伞柄朝上,〔f〕,伞柄朝下,〔t〕,学生读字母。〔五〕玩游戏看图说话教师评价:

  .

  z.

  

  

篇七: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Xx小学送教上门教案

  课程领域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整理房间

  授课日期2020年月日

  送教学

  学生能力分析

  言语上有障碍,智力水平较低,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教学目标

  (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

  1、知道要保持房间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齐。2、学*整理自己的房间,能按物品的种类有序的摆放物品。

  目标)

  教学重难点

  知道要保持房间和自己用的物品的整齐。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的衣物和袜子

  按照物品的归类,将物品有序地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等

  1、师动手教生叠衣服

  教

  2、生跟随练*

  学

  3、自己整理

  过

  4、师把相同类型的物品放在一起

  程

  5、把之前整理好的物品弄乱,让生重新整理

  6、师把现在物品摆放的情况拍下来,把图片打印出来贴在旁边,以提醒学生

  教学反思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先示范再自主练*整理

  Xx送教上门教案

  课程领域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认识红绿灯

  授课日期2020年月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分析

  智力水平低,言语障碍,不能识别红绿灯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认识红、黄、绿色,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2、通过参与情境游戏活动,理解红绿灯的作用。3、树立遵守社会公共规则的好品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红绿灯模型

  一、观看儿歌《红绿灯》

  二、帮助幼儿了解红绿灯的作用。

  (1)教师:马路上有什么?

  (2)教师:汽车在中间的快车道上行使,马路上的汽车是怎样过马路的?教

  三、认识斑马线,行人通过的标志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

  四、游戏情景中,教师装扮成交通警察,并做指挥交通状。学

  做个游戏。

  1.生站在斑马线外,当红灯亮起时该如何做,绿灯亮起时该如何做,黄灯过

  又是怎么办

  2.红绿灯上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该如何转方向程

  五、反复进行游戏

  六、观看录像:上面的人都做对了吗?

  七、把红绿灯模型送给续学生,作为表扬,平时多练*

  教学反思

  游戏反复记忆,形成惯性

  Xx小学送教上门教案

  课程领域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洗手

  授课日期2020年月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分析

  存在言语障碍,平时都是老人在家照顾,卫生意识较差

  教学目标

  (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

  1、通过理解故事,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洗手的正确方法;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惯。

  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洗手的正确方法

  教学准备肥皂、笔记本

  (一)理解故事《小花猫生病了》

  (二)观看《小花猫生病了》,知道小花猫不爱洗手然后生病

  (三)学*洗手教

  1、洗手顺序:挽袖子——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抹肥皂——

  两手对搓——冲洗——关水龙头——用毛巾擦干学

  2、师示范

  3、幼儿按洗手顺序进行练*。过

  4、生观察图片,再次巩固对吸收洗手顺序的掌握。

  (四)结束评价程

  1、教育要认真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养成良好的为什么*惯;

  2、表扬

  教学反思了解洗手的必要性及洗手的正确方法,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惯。

  Xx小学送教上门教案

  课程领域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择洗青菜

  授课日期2020年月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分析

  生碎存在言语上的障碍,但四肢健全,能帮家里做些家务

  教学目标

  (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

  1.能正确摘除坏的,老的青菜2.能洗沥干青菜

  目标)

  教学重难点

  如何摘除坏的,老的青菜

  教学准备青菜、篮子

  1、示范:选取哪些,哪些要去除掉(黄叶、太老的)

  2.跟随老师的步骤进行教

  3.自己动手,老师在旁指点学

  4.清洗过

  5.放水量程

  6.怎样才是彻底干净:看不到水盆里有垃圾教学反思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家长和孩子都很高兴。

  X**小学送教上门教案

  课程领域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用电安全

  授课日期2020年月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由于生缺乏生活常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

  教学目标

  (含知识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目标、能力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目标、情感3、懂得不安全用电的危险性

  目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插座、笔记本

  1、出示插座,向生介绍有关知识。

  (1)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

  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教

  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不能用潮湿的手

  接电源。学

  2、出示"电"的标志,让生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

  注意安全。过

  3、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

  自己。课前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兴趣。程

  4、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

  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家时间长,用电安全必须了解。

  Xx小学送教上门教案

  课程领域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

  授课日期年月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但不懂正确使用人民币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各类人民币

  一、去往小商店,观看其他人是如何购买物品

  教

  二、观看旁边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学

  三、找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价格表上的数字,问:是否相同

  过

  四、实践操作购买物品

  程

  五、懂得当给多钱,需要等店家补还余额才能离开

  六、操作5次,购买不同物品,每次购买数量、金额都不一致

  教学反思认识并学会使用人民币是现实生活走向独立的重要一环。

  Xx小学送教上门教案

  课程领域实用语数

  教学内容比较高矮

  授课日期年月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学生有基本的生活认知能力

  分析

  教学目标

  (含知识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推荐访问:小学残疾生送教上门教案 残疾 教案 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