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8篇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报告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罗飞2016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技术制药实验报告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纯化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罗飞 2016 年 年 7 月 月 2 日
目录 第一节引言.......................................................................................................................................41.1 表皮生长因子(EGF)概述....................................................................................................41.2 表皮生长因子(EGF)的结构与性质...................................................................................41.3EGF 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51.4 本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内容........................................................................................6第二节 EGF 基因的合成与转化表达..............................................................................................72.1.实验原理.............................................................................................................................7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82.2.1 试剂材料及试剂 .....................................................................................................82.2.2 仪器设备 .................................................................................................................82.3 实验方法............................................................................................................................92.3.1 试剂及培养基配制方法.........................................................................................9第三节、实验前的准备...................................................................................................................93.1 目的基因 hEGF 的设计与合成..........................................................................................93.2 载体选择...........................................................................................................................113.2.1 载体选择主要考虑下述 3 点:............................................................................113.3 酶切位点设计 ...................................................................................................................123.3.1 载体的结构 ............................................................................................................123.2.2 酶切位点设计注意以下........................................................................................133.2.3 酶切位点的确定 ...................................................................................................133.3 引物设计..........................................................................................................................143.3.1 PCR 引物设计的基本原则.................................................................................143.3.2 引物设计 ...............................................................................................................15第四节、实验篇 .............................................................................................................................164.1 整体实验过程 ...................................................................................................................164.1.1 实验整体流程: ....................................................................................................164.1.2 简化后的并行流程...............................................................................................164.2、小组结果展示 ................................................................................................................174.2.1 大肠杆菌转化实验结果........................................................................................174.2.2XL10 质粒电泳结果显示.......................................................................................184.2.3 单酶切实验结果显示...........................................................................................184.2.4PCR 结果显示........................................................................................................194.2.5SDS‐page 电泳结果展示 .......................................................................................204.3、个人负责实验模块........................................................................................................204.3.1 提取重组质粒 .......................................................................................................20
4.3.2 电泳检测质粒 DNA..............................................................................................214.3.3 双酶切并检测 .......................................................................................................214.3.4 EGF 基因的 PCR 扩增验证.................................................................................21五、小组讨论篇 .............................................................................................................................235.1 质粒电泳检测讨论 ..........................................................................................................235.2 酶切条件讨论 ..................................................................................................................245.3PCR 体系的讨论...............................................................................................................265.4SDS‐page 电泳讨论...........................................................................................................28六、实验总结 .................................................................................................................................296.1 理论与技能收获 ..............................................................................................................296.1.1 理论收获 ................................................................................................................296.1.2 实验技能的收获 ...................................................................................................306.2 科学兴趣的向往 ..............................................................................................................31
第一节引言1.1 表皮生长因子(EGF) 概述 生长因子在人体中的信号传导部分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生长因子可以是维生素,碱基,多肽等。所研究的表皮生长因子,就是一种人机体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肽。在生物体内,每个细胞的生长状态不同,在不同组织中的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参与生长、增值、死亡等过程。
目前,表皮生长因子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许多公司已经开始研发甚至是生产出 EGF,多种疾病的诱发原因很多,我们可以用 EGF 来进行详细的诊断。之后致病的查出原因,给病人减少心理的压力,带来一线生机。在经过强烈的光刺激后,尤其是激光,人们的眼部会有很大的损伤,最严重的就是眼角膜损伤,无法修复。人体在经过紫外线的照射下皮肤的损伤以及高温、蒸气、火等造成的皮肤大面积与原来的不一样的皮肤。对于这些伤害,我们可使用含有可促进人体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 EGF 的药膏或者是化妆品,使皮肤变得如初。
在最早研究表皮生长因子的时候就只是证明是多肽,还没有命名。是由Cohen 在 1960 年,在提取神经生长因子时,意外发现除此种物质以外的一种多肽 [2] 。多个科学家对其充满好奇心,在之后的十年内,Savage 真正的研究清楚,命名此种多肽为表皮生长因子。
1.2 表皮生长因子(EGF) 的结构与性质 不同的生物中,表皮生长因子的蛋白一级结构不同。研究表明家族成员一般在多于 50 个氨基酸,而少于 80 个氨基酸,与我们所熟悉的胰岛素一样,表皮生长因子是由前体加工成的成熟的多肽,在具有生物活性 [4] 。如人体中的表皮生长因子是由 53 个氨基酸组成。
整个 hEGF 分子由两个结构域组成。残基 1~33,形成 N 一端结构域;34~53为 C 一端结构域;成熟 hEGF 的序列位于单链多肽的 C 一末端附近,由 53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且其 C 一端和 N 一端分别由 Arg/Asp /Arg/His 邻接,故
成熟的 EGF 分子,可以经专一性 Arg 内肽酶的作用,从前体释放 [6] 。二级结构上存在着反平行 β 片层结构是 EGF 骨架的常见结构,N 一端和 C 一端在整个三维结构中不会发生什么变动,维持此结构的是由三个二硫键 [7] (由于 6 个半胱氨酸的存在),因此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生物活性表现“顽强” [8] 。我们知道同一种酶在不同的生物中有不同的生物效应,同时不同的酶在不同的生物中会有相同的生物效应,hEGF 也会有此种现象。hEGF-β 和 hEGF-γ 是 hEGF 的两种形式,在分子结构和同源性中相似度高,在蛋白中一级结构中即使是在 C 末端的某个位置上仅仅只有一个 Arg 的差别,当它们作用于不同细胞中的同一个受体,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一样的 [9] 。
与许多古细菌中的酶一样如生活在温泉中古细菌,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在 100℃煮沸达到 30 min,仍然能保持结构、活性等稳定性;许多蛋白质在具有强列的催化效率的酶如胰蛋白酶作用下肽链被断掉,而表皮生长因子耐它的消化。EGF 在狭小的活性微环境中,由于常见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 [11] 会提供作用基团,表皮生长因子才能与受体结合反应。多肽具有 N 端和 C 端,有的在生物活性中不起作用,有的是至少有一段起作用,据研究表明,表皮生长因子结构的两端在细胞的生长中都很重要。
1.3 EGF 的生物学效应及应用
细胞通过在信号传导的过程中有多种方式包括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自分泌或旁分泌是hEGF作用的方式,在生物体内它亦可以与其他的因子结合作用于细胞。EGF生物效应很多,如下所述:
1.来源于人体的不同种组织的上皮细胞为了适应人体的需要,从基因上赋予它很高分裂效率。EGF 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人体的皮肤表层会产生脱皮现象,证明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同样,皮肤的表面受到伤害在愈合的过程会结痂,新的皮肤又长出来了。EGF 在创伤修复中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在肝脏、肠道、角膜、胃等多种组织创伤的恢复的试验研究 [12] 取得重大的突破,在临床上已经运用于烧伤、烫伤、创伤及外科手术伤口的愈合,使病人的痛苦少一点。
2.眼睛是我们重要的部分,眼睛的部分受到伤害特别是眼角膜,是我们最担心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由于眼角膜的伤害再加上眼角膜的捐献者少之又少无法得到修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 hEGF 滴眼液,能通过刺激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与迁移和促进细胞外基质与胶原纤维增生,使损伤修复速度加快,从而辅助修复角膜 [13] 。
3. 研究表明,多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 EGF 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细胞中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变可能由于这些基因的突变细胞,使细胞生长不受控制。肿瘤细胞表面的 EGF 受体属于多聚体受体,多个 EGF 的表达之后与受体结合,使细胞不停的生长,这样,与胃癌、乳...
篇二: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五
乳剂的制备及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药学专业、 09 制药工程)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几种常用的乳剂制备方法;
2. 熟悉乳剂类型的鉴别。
3. 掌握乳剂型基质的制备方法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实验 1:
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以豆油、 阿拉伯胶等为原料, 通过干胶法制备乳剂。
实验 2:
以聚山梨酯 80 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以豆油、 聚山梨酯 80 等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 3:
石灰搽剂(W/O 型乳剂)
的制备 以氢氧化钙、 花生油为原料, 通过新生皂法制备 W/O 型石灰搽剂。
实验 4:
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 包括乳剂的定义、 分类; 乳化剂的作用机理与种类,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
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
阿拉伯胶、 聚山梨酯 80、 氢氧化钙、 花生油、 鱼肝油、 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 油酸山梨坦(司盘 80)、 液状石蜡、 白凡士林、 甘油、 山梨酸、蒸馏水 2. 设备与仪器:
恒温水浴箱、 研钵、 具塞玻璃瓶、 烧杯、 量筒等。
四、
实验步骤、 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 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 1:
实验书 59 页以阿拉伯胶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 2:
实验书 59 页以聚山梨酯 80 为乳化剂制备乳剂 实验 3:
实验书 62 页石灰搽剂的制备 实验 4:
按以下处方及制备方法制备:
实验 4:
乳剂型软膏剂基质的制备
处方:
硬脂酸 7.5g
单硬脂酸甘油酯 7.5g
聚山梨酯 80:
5.5g
油 酸 山 梨 坦 2g
液 状 石 蜡 12.5g
白 凡 士 林
7.5g
甘油
12.5g
山梨酸 1g
蒸馏水 75g
制备:
将油相成分(硬脂酸、 油酸山梨坦、 单硬脂酸甘油酯、 液状石蜡及凡士林)与水相成分(聚山梨酯 80、 甘油、 山梨酸及水)
分别加热至 80 摄氏度, 将油相加入水相中, 边加变搅拌, 至冷凝成乳剂型基质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 4、 5、 6:
乳剂的制备, 将实验结果填于表 2-2, 并说明形成不同类型乳剂的原因。
表 1 手工法制得各种乳剂类型的比较
实验结果 乳化剂 实验处方号
油相/水相比值乳剂类型 处方 1 阿拉伯胶
处方 2 聚山梨酯 80
处方 3 石灰搽剂
篇三: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药工程专业生产实*报告专业:
制药工程
目 录 一、 前言 二、 实*目的 三、 实*公司简介 1、 企业简介 2、 产品介绍 四、
实*内容 五、 实*意见和建议 六、 实*感想 七、 实*总结
一、 前言 生产实*是大学生学*的一个很重要环节, 也是制药工程专业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
作为一名制药专业的大四学生在这个渐渐回暖的季节即将要迎来毕业、 正式踏上社会的时刻了 , 可是光凭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有
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亲躬” , 因此为了 巩固和掌握在这四年中所学到的知识, 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到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实*, 实*是对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经历, 也是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同学心里都清楚此次毕业实*很重要, 每个人的工作热情都很高, 非常重视这次实*。
通过在樟树仁和药厂短暂的实*, 我得到了 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锻炼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 使我们开阔了 视野, 真正的了解和认识了 一个制药厂是如何生产的, 增长了很多关于制药工业的见识, 为自己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使我更深入的接触专业知识, 进一步了解一个制药厂的生产环境, 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践。
二、 实*目 的 1、 了解药厂厂区布局, 车间布局, 熟悉相关原则;
2、 熟悉药品生产工艺流程(从原料到成品), 学*各车间物料流程, 加强 GMP知识和安全知识的学*,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了解各部门日常工作, 亲自体验, 并自我总结;
4、 提高沟通及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5、 体验上班族生活。
丰富专业知识, 积累工作经验,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基础;
6、 找到自身 不足之处, 早日弥补, 增强自己适应社会能力。
三 、 实 * 公 司 简 介
1、 企业简介 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1 年 3 月, 是仁和(集团)
发展有限公司旗下核心企业“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的骨干生产企业。
公司位于江西省樟树市药都路 29 号, 厂区占地面积 4 万余平方米。
公司主要研发、 生产中西药品, 现有片剂、 滴丸剂、 胶囊剂、 软胶囊剂等 15 个剂型获得国家 GMP 认证证书,是江西省通过国家 GMP 认证剂型最多的药品生产企业。
公司目 前注册生产 79 个中西药品种。
其中, “仁和” 牌健心胶囊是列入国家“863” 高科技项目的产品,“仁和” 牌清火胶囊等是公司生产的知名品牌产品。
自 2001 年成立以来, 公司在各级政府的亲切关怀及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 遵循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 通过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 取得了显著业绩, 获得“高新技术企业” 等荣誉称号。
2、 产品介绍 (1)
仁和清火胶囊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 通便 仁和 清火胶囊用于咽喉肿痛 牙痛 头目 眩晕 口鼻生疮 风火目赤 大便不通
【主要成分】
大青叶 大黄 石膏 薄荷脑 辅料为滑石粉 硬脂酸镁
【包装规格】
0.克×粒× 板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 粒 一日 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
忌烟 酒及辛辣 油腻食物
.
无实热者及孕妇慎用 .
心脏病 肝病 糖尿病 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 到 次者 应减量 每日 次以上者 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 或加重者 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
小儿 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 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
对仁和 清火胶囊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仁和 清火胶囊形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请将仁和 清火胶囊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 使用仁和 清火胶囊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
尚不明确
(2)、 痔速宁片 【成 份】
白蔹、 槐花、 五倍子、 黑豆、 猪胆膏(相当于胆汁) 。
【性 状】
本品为糖衣片, 除去糖衣后, 显棕褐色; 味苦、 涩而甘。
【功能主治】
解毒消炎, 止血止痛, 退肿通便, 收缩痔核。
用于内痔, 外痔, 混合痔, 肛裂等。
【规 格】
每丸重 0. 18g。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 4 片, 一日 3 次。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禁 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宜戒饮酒及煎炸. 辛辣刺激食物。
【贮 藏】
密闭, 置阴凉处(不超过 20℃) 。
【包 装】
药用铝塑包装。
0. 18g× 12 片/板×2 板/盒。
【有效期】
24 个月。
鉴别 1. 取本品 2 片, 除去糖衣片, 研细, 加水 10ml, 搅拌, 滤过, 取滤液 1ml, 加三氯化铁试液 1 滴, 即显蓝黑色。
2. 取本品 2 片, 除去糖衣片, 研细, 加乙醇 10ml, 置水浴上回流 10 分钟, 滤过,取滤液 2ml, 加镁粉少量及盐酸数滴, 逐渐显樱红色。
3. 取本品 10 片, 除去糖衣, 加水 20ml 研磨, 滤过, 滤液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20%氢氧化钠溶液 10ml, 回流 2 小时, 放冷, 置分液漏斗中, 加水 10ml, 滴加 盐酸至 pH2-3, 加醋酸乙酯 10ml, 振摇, 提取, 分取醋酸乙酯液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无水乙醇 2ml 使溶解, 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猪去氧胆酸, 加无水乙醇制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 吸取上述溶液各2μ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以异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5:
5:
1)为展开剂, 展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30%硫酸乙醇液, 于 105℃烘约 10 分钟, 供试品色谱中, 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 炎可宁片 【功能主治】
用于清热泻火 消炎止痢用于急性扁桃腺炎细菌性肺炎急性结膜炎 中耳炎 疖痈瘰疬 急性乳腺炎 肠炎 细菌性痢疾及急性尿道感染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黄连 黄柏 板蓝根 大黄 黄芩
【包装规格】
每片重 . g(薄膜衣片)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 - 片 一日 次
【临床应用】
1. 妇科:
急性乳腺炎, 急性尿道感染;
2. 内科:
细菌性肺炎, 肠炎, 细菌性痢疾, 急性乳腺炎, 急性尿道感染;
3. 皮肤科:
疖痈瘰疬, 如淋巴结炎, 毛囊皮脂腺、 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等;
4. 耳鼻喉科:
急性扁桃腺炎,中耳炎;
5. 眼科:
急性结膜炎。
【注意事项】
孕妇忌用。
(4)
田七痛经胶囊 【规格】
每粒装 0. 4 克 【用法用量】
口服, 经期或经前 5 天一次 3~5 粒, 一日 3 次, 经后可继续服用, 一次 3~5粒, 一日 2~3 次。
【注意事项】
1、 经期忌生冷饮食、 不宜洗凉水澡。
2. 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人参或其制剂。
3. 气血亏虚所致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宜选用, 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4. 痛经伴月经失调或伴有其他疾病者, 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服药后痛经不减轻, 或重度痛经者, 应到医院诊治。
6. 有生育要求(未避孕)
宜经行当日起服用至痛经缓解。
7. 按用法用量服用, 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8. 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9. 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功能主治】
通调气血, 止痛调经。
用于经期腹痛及因寒所致的月经失调。
(5)
湿毒清片 【规格】
每片重 0. 5 克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 3~4 片, 一日 3 次。
【注意事项】
1、 忌烟酒、 辛辣、 油腻及腥发食物。
2. 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
3.儿童、 老年、 哺乳期患者及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 因糖尿病、肾病、 肝病、 肿瘤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 不属该药品适应范围。
5. 患处不宜用热水洗烫。
6. 服药 7 天症状无缓解, 应去医院就诊。
7. 对该药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 该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 请将该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药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功能主治】
养血润燥, 化湿解毒, 祛风止痒。
用于皮肤瘙痒症属血虚湿蕴皮肤证者。
(6)
宫炎康颗粒 【成 分】
当归、 赤芍、 北败酱、 香附(醋制)、 炮姜、 泽兰、 川芎、 红花、 柴胡、车前子(盐炙)、 海藻、 延胡索。
【功能主治】
活血化淤, 解毒消肿。
纯中药制剂, 几乎无副作用, 药效持久。
用于慢性盆腔炎。
【包装规格】
9g*8 袋*150 盒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 一次 18 克(2 袋), 一日 2 次。
【贮 藏】
密封, 避光, 置阴凉处。
【产品特点】
1、 显效性:
纯中药制剂, 几乎无副作用、 直达病灶, 用药两天内即对病灶产生作用, 症状减轻。
2、 治本性:
组方科学合理, 具有双向平衡、 全面调理和滋养女性以生殖系统为主的多种生理功能, 标本兼治、 效果明显。
3、 安全性:
采用天然名贵中药材精心研制, 不含化学成分, 不含雌激素, 长期服用无副作用, 无药物依赖性。
4、 方便性:
易于携带, 服用方便, 外治内调, 一步到位。
(7)
六味地黄丸 【功能主治】
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 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主要成分】
茯苓 牡丹皮 山药 山茱萸 熟地黄 泽泻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 丸 一日 次
【注意事项】
1、 忌不易消化食物
2、 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 有高血压 心脏病 肝病 糖尿病 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 儿童 孕妇 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服药 周症状无缓解 应去医院就诊
6、 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7、 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 请将六味地黄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龙都药业 六味地黄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8)
胃康灵胶囊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 内容物为淡黄色至棕褐色的粉末; 味甘.
【适 应 症】
柔肝和胃, 散瘀, 缓急止痛。
用于肝胃不和、 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 连及两胁、 嗳气、 泛酸; 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 4 粒, 一日 3 次。
饭后服用。
【不良反应】
较常见的有:
口干、 便秘、 出汗减少、 口鼻咽喉及皮肤干燥、 视力模糊、 排尿困难(老人)
。
【禁忌】
1. 前列腺肥大、 青光眼患者禁用。
2. 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1. 饮食宜清淡, 忌酒及辛辣、 生冷、 油腻食物。
2. 忌愤怒、 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3. 有高血压、 心脏病、 返流性食管炎、 胃肠道阻塞性疾患、 甲状腺机能亢进、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慎用。
4. 孕妇慎用。
儿童、 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胃痛严重者,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 服药 3 天症状无缓解, 应去医院就诊。
7.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8.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
止使用。
9.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 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相互作用】
1. 本品与金刚烷胺、 阿托品类药等同用时, 本品的不良反应可加剧。2.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规格】
每粒装 0. 4g
四、 实*内容 1、 固体外包车间 ( 1 )
包 装 材 料 的 基 本 要 求
药 用 包 装 材 料 、 容 器 必 须 符 合 相 应 的 标 准 。
凡 直 接 接 触 药 品 的 包 装材 料 、 容 器 必 须 持 有 《 药 用 包 装 材 料 、 容 器 生 产 许 可 证 》 的 厂 家 采
购 。
直 接 接 触 药 品 的 包 装 材 料 、 容 器 ( 包 括 油 墨 、 粘 剂 、 衬 垫 等 )必 须 无 毒 与 药 品 不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不 发 生 组 分 脱 落 或 迁 移 。
包 装 材料 、 容 器 必 须 保 证 合 格 的 药 品 在 有 效 期 内 不 变 质 。
各 类 包 装 材 料 、容 器 必 须 保 证 符 合 其 药 品 的 理 化 性 质 要 求 。
凡 直 接 接 触 药 品 的 包 装 、容 器 不 准 重 复 使 用 。
(2) 包 装 材 料 的 文 字
笔 画 清 晰 ,粗 细 均 匀 ,色 泽 一 致 。
文 字 内 容 应 与 标 准 文 字 稿 相 一 致 ,不 得 有 错 字 或 漏 字 。
药 品 的 标 签 、 使 用 说 明 书 应 与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局 审 批 的 内 容 相 一 致 。
标 签 、 使 用 说 明 的 内 容 包 括 品 名 、 批 准 文 号 、 批 号 、 规 格 、 有 效 期 、生 产 单 位 、 注 册 商 标 、 主 要 成 分 、 含 量 、 装 量 、 功 能 主 治 、 用 法 用量 、 禁 忌 证 及 不 良 反 应 等 。
包 装 材 料 的 规 格 尺 寸 应 符 合 相 应 规 定
包 装 材 料 不 利 用 残 缺 、 撕 破 、 漏 胶 、 粘 连 及 受 污 染 的 现 象 ,同 类 包装 材 料 中 不 得 夹 杂 其 他 包 转 材 料 。
(3) 检 查 待 包 装 药 品 的 品 名 、 批 号 、 规 格 、 待 包 量 、 检 验 报 告 单 等 符合 外 包 装 指 令 单 上 所 写 。
检 查 标 签 的 领 用 数 与 实 际 数 量 是 否 相 符 , 如 有 不 符 合 立 即 作 好 记 录 ,进 入 批 记 录 。
检 查 包 装 时 是 否 有 不 合 格 的 外 包 装 材 料 。
检 查 棉 花 或 拷 贝 纸 是 否 塞 满 、 塞 紧 。
检 查 瓶 盖 是 否 拧 紧 ,瓶 盖 是 否 完 好 无 损 。
检 查 数 片 或 数 胶 囊 、 入 瓶 数 量 是 否 准 确 。
检 查 铝 箔 封 口 是 否 严 实 ,是 否 有 烧 坏 或 没 有 封 紧 现 象 。
检 查 小 盒 是 否 漏 放 说 明 书 、 中 盒 是 否 装 满 , 大 件 所 ...
篇四: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石和液体石蜡乳的制备王远龙 学号0811039 广西中医学院 2008级制药工程 南宁 53001 摘要:
目的:
掌握混悬剂和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熟悉稳定剂的选择及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熟悉测定油乳化所需 HLB 值的方法。
方法:
用分散法制备混悬剂;干胶法和湿胶法制备乳剂。
结果 炉甘石结果良好, 达到预期效果, 液体石蜡乳都是 O/W 型, 湿胶法难得到产品。
关键词:
炉甘石, 液体石蜡乳, 制备。
Abstract:
objective: to grasp suspension agent and emulsion preparation methods,
familiar with the general stability,
selection and suspension agent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mulsified oil,
be familiar with the required HLB value method.
Methods: using dispersed legal prepare suspension agent;
Dry rubber method and wet glue for emulsions legal system.
Results:
GanShi results is good,
furnace desired effect,
liquid paraffin milk are O/W type,
wet glue law difficult to get products.
Keywords:
furnace GanShi,
liquid paraffin milk,
the preparation
根据 《 中国药典》 定义, 混悬剂 ( S u s p e n s i o n s )
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较胶粒大的微粒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它属于粗分散系,分散相有时可达总重量的 5 0%, 也包括干混悬剂或混悬液。
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 也可以好似植物油絮凝剂, 助悬剂可增加分散介质的黏 度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率; 或被吸附在药物微粒表面形成保护膜, 防止微粒聚集或晶型转变; 或使混悬剂具有触变性, 增加稳定性。
润湿剂使混悬剂中有较好的固一液二相结合状态, 常用亲水疏水平衡值( H L B 值 )
在 7—1 1 之间的表面活性剂,
如 T w e e n 类 、
S p a n 类、P o l o x a m e r 等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乳状液的类型通过稀释法和乳液 电导率来判断, 电导率用 D D S . 1 1 A 电导率仪测定。
乳状液的性质用乳状液的黏度和分散相液滴直径来评价例分别制备混悬剂和乳剂, 对混悬剂和乳剂的制备进行简单研究。
目前常用的稳定剂有助悬剂、 润湿剂、 絮凝剂 与反[1-2]。
乳剂是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3]。
本实验分别以炉甘石、 液体石蜡乳为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处方及仪器:
炉甘石, 氧化锌, 甘油, 羧甲基纤维素钠, 吐温 80, 蒸馏水, 液体石蜡, 阿拉伯胶, 羟苯乙酯醇溶液, 研钵, 具塞量筒, 烧杯, 量筒, 普通天平 1. 2 制备
1. 2. 1 处方
表 1 炉甘石制备处方
处方一
处方二
处方三 炉甘石
3. 0g
3. 0g
3. 0g
氧化锌
1. 5g
1. 5g
1. 5g 甘
油
1. 5g
1. 5g
1. 5g 羧甲基纤维素钠
0. 15g
—
— 吐温 80
—
0. 6g
— 蒸馏水
加至 30ml
加至 30ml
加至 30ml
表 2 乳剂制备处方 材 料
剂 量 液体石蜡
12ml 阿拉伯胶
4g 羟苯乙酯醇溶液(50g/L)
0. 1ml 蒸馏水
加至 30ml
1. 2. 2 炉甘石:
根据处方称取炉甘石、 氧化锌与乳钵中, 研混合, 加甘油研成糊状, 在分别加处方中其他成分, 研匀加蒸馏水至 30ml 即得, 分别取三份样品 10ml于试管中, 统一摇匀, 垂直静置观察, 计时。
1. 2. 3 液体石蜡乳 干胶法:
将阿拉伯胶加入液体石蜡中, 研匀, 加水8ml, 研磨至发出噼啪声2min, 即得初乳, 再加蒸馏水适量研磨后, 加入羟苯乙酯醇溶液溶液, 补加蒸馏水至30ml, 研匀即得。
2. 实验结果:
2. 1. 1 炉甘石质量检测结果
表 3 炉甘石洗剂的沉降体积比与再分散性测定数据 时间 处方一 Min H, cm
F, %
0 10
1 10 10
1 20 10
1 30 10
1 60 10
1 2. 1. 2 乳剂类型鉴别 稀释法:
取试管一支, 加入液体石蜡乳 1 滴, 再加入蒸馏水 5ml, 振摇混匀, 观察混匀状况, 在水相分散均匀溶为一体, 结果证实为 O/W 型。
3 讨论:
在炉甘石的制备中, 处方原料应先研细混合均匀, 在分别加入处方的其他组分, 由于其可以沉降, 在加入试管时一定要相同刻度, 统一摇匀, 且要垂直放置静置观察, 结果说明加入稳定剂后混悬剂更加稳定, 处方三是对照组, 可见其稳
处方二 H, cm
F, %
10
1 9. 8
0. 98 9. 8
0. 98 9. 7
0. 97 9. 7
0. 97 处方三 H, cm
F, %
10
1 2. 3
0. 23 2. 0
0. 20 1. 8
0. 18 1. 8
0. 18
定性极差。
干胶法制备液体石蜡乳应研发出响声, 乳状, 结果良好, 乳状液在静置过程中, 初始油水体积比例较低的体系很快出现分层现象, 并析出水相。
4 思考题 4. 1 悬剂稳定性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
混悬剂中药物微粒的分散度大, 使混悬微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而处于不稳定状态, 影响其稳定性主要有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絮凝与反絮凝; 结晶微粒的长大; 分散相的浓度与温度。
4. 2.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那些?
答: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①乳化剂的性质; ②乳化剂的用量, 一般应控制在 0. 5%~10%; ③分散相的浓度, 一般宜在 50%左右; ④分散介质的黏度;⑤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 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 50~70℃; ⑥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 ⑦微生物的污染等。
4. 3 有哪些方法可判断乳剂的类型?
答:
乳剂的类型有 O/W 和 W/O 型, 采用外观法, 稀释法, 导电性, 水溶性染料和油溶性染料均可以判断乳剂的类型, O/W 通常为乳白色的, 能导电, 可用水稀释,水溶性染料时外相染色, 油溶性染料时内相染色; W/O 接近油的颜色, 可用油稀释不导电水溶性染料内相染色, 油溶性染料则外相染色。
5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 [ s ]. 二部, 2 0 0 5 :
l 4 6 , l 3 9 , 2 9 2 , 3 3 6 , 附录 l4。
[2] 王震红, 杨永刚 , 蒋煜. 关于干混悬剂 、 混悬颗粒共性问题的探讨. 中国药事 2 0 0 7
年第 2 1 卷第 9 期。
[3] 田鹏飞, 刘温霞. 石蜡乳状液的研制. 造纸化学品 , 2 0 0 8 年 1 O 月, 第2 O 卷第 5 期。
篇五: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四
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学专业、 09 制药工程)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几种典型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 了 解低分子、 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 作用机制及其常用量。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 1:
芳香水剂(薄荷水)
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以薄荷油、 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镁、 活性炭)
等为原料, 制备芳香水剂(薄荷水)。
实验 2:
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
以碘、 碘化钾为原料, 通过助溶法, 制备复方碘溶液。
实验 3:
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
以硫酸亚铁、 枸橼酸为原料, 通过冷溶法制备糖浆剂。
(2)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实验 4:
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溶解法)
以胃蛋白酶、 甘油等为原料, 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 包括助溶法的原理; 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 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
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
薄荷油、 滑石粉、 轻质碳酸镁、 活性炭、 碘、 碘化钾、 胃蛋白酶、硫酸亚铁、 新鲜牛奶、 冰醋酸、 氢氧化钠。
2. 设备与仪器:
恒温水浴箱、 研钵、 具塞玻璃瓶、 烧杯、 量筒等。
四、
实验步骤、 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 必须列出处方)
实验 1:
教科书 44 页芳香水剂(薄荷水)
的制备(分散溶解法)
实验 2:
教科书 45 页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
实验 3:
教科书 45 页硫酸亚铁糖浆(溶解法制备)
实验 4:
教科书 47 页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 并按照 48 页附录方法, 测定所得酶制剂的活力。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 1:
薄荷油的制备, 比较用三种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液体制剂的异同, 将结果
记录于表 2-1 中。
表 1 用不同分散剂制得薄荷水的形状 性状
分散剂 pH 澄明度 嗅味 滑石粉
轻质碳酸镁
活性炭
实验 2:
复方碘溶液, 描述成品外观性状, 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实验 3:
硫酸亚铁糖浆 描述成品外观形状, 讨论冷溶法存在的不足。
实验 4:
胃蛋白酶合剂, 描述(Ⅰ )
法和(Ⅱ )
法的成品外观性状并记录与讨论活力试验中分别凝乳的时间。
篇六: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药工程专业实验实验指导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2012年06月2导言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对学生所学专业课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明确药品生产的特殊性,对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有一个较完整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通过专业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今后从事药品的生产和科研开发做必要准备。专业实验是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专业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学*专业实验中的药物制备技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及其检测方法、药物制备过程中设备的布置、连接和控制等,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学*如何将实验方案变成实际可操作的实践过程,及运用文字进行表述实验内容的能力等。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制药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理论知识,并受过相关专业基础实验课的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实验训练。学生实验守则1.必须了解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制度。2.实验前应充分预*实验内容及教材中的有关部分,做到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内容及原理,并写出实验预*报告,经教师检验合格后方能进行实验。3.实验操作仔细、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随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以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4.爱护实验室设备、仪器,仪器安装准确安全。未经教师许可,不得乱动实验设备、仪器、阀门以及电器设备。实验室内各实验专用的仪器、仪表、资料等,用完后须维持原状,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携出室外或随意乱放。5.实验时注意力要集中,因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事故,要追究责任,损坏的仪器设备要酌情赔偿。6.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实验纪律,不得大声喧哗,不准嘻笑打闹,不许吸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实验中如出现问题或意外事故,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并及时处理。7.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设备、仪器恢复原状;立即清洗用过的玻璃仪器,要求容器壁上不挂水珠;做到试剂上架,仪器摆放要做到“重下轻上”,“险下普上”;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安排值日生负责打扫实验室卫生(擦桌子,扫地,拖地,倒垃圾,更换垃圾袋),切断电源,关好自来水和风机,门,窗。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8.发扬勤俭办学精神,注意节约水电、药品,杜绝一切浪费。学生实验规范1.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认真预*,包括熟悉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实验原理,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并写出实验预*报告。2.带实验预*报告及必备工具按时到指定实验室实验。3.认真听实验指导老师的讲解,回答老师的提问,记录实验注意事项,不懂的地方及时向实验指导老师请教。
34.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5.实验过程中注意节约水、电、试剂和各种消耗品,爱护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的各种设施。如果损坏仪器设备应及时向实验指导老师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应赔偿手续。6.实验结束时对使用过的大型仪器设备填写使用记录,认真整理,打扫实验室,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7.实验记录应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审阅签字,经实验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8.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应按实验记录认真如实撰写,做到字迹工整,图表绘制清晰规范。实验室守则1.实验室人员要认真学*基本理论、钻研实验技术。在实验室主任指导下,团结互助,努力完成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任务。2.实验室应开出教学计划或大纲要求和必修实验课,课前认真备课,课上细心指导,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教育学生爱护国家财产,精心使用和保管仪器设备。3.加强仪器设备的器材的管理,保证账、卡、物相符。定期进行保养、维修、检验,保持仪器设备完好和实验数据的准确、可靠。4.做到安全生产、文明实验,实验后或下班前应组织好仪器设备和场地的整理等恢复工作,做好电、水、气、药品及门窗的检查,防止发生事故。经常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文明整洁,注意节约能源。实验安全守则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了解实验中所用试剂的特性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并牢记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2.水、电一经使用完毕需立即关闭。3.使用电器时,要防止人体与电器导电部位直接接触,不能用湿手或手握湿物接触电源。4.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要远离明火并防止各种火星产生,用毕立即按照规范封存,需点燃的气体要了解其爆炸极限,先检验并确保其纯度。5.有强烈腐蚀性的药品如浓酸、浓碱等,使用时切忌溅在衣物或身体上。6.接触有毒药品时需戴橡皮手套,操作完毕应立即洗手。切忌将有毒药品接触身体,尤其是伤口处。产生有刺激性或有毒气体的实验操作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7.绝对不允许随意混合各种化学药品,以免发生意外。要严格遵守药品尤其是危险品的开启、取用、稀释、混合、研磨、存放等各种操作的规程。一旦有药品尤其是危险品洒落在桌上或地上,要尽可能收集起来,采取正确措施对残留物进行处理。8.对于特殊材料的处理,应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特定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不得随意进行处理,甚至随便丢弃或倾倒。
49.所有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剩余的危险品要交还老师,实验完毕必须洗净双手。指导老师和实验员在锁门前要检查水、电、气等是否关闭。10.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并采取适当措施。
5实验一超临界流体萃取和HPLCHPLCHPLCHPLC法分析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一.实验目的了解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的一般使用方法,它在用于中药有效成分萃取和分析的一般过程。二.实验原理青藤碱元胡索乙素、熊果酸、青藤碱、贝母素甲等是一些有效成分,并有一定的极性。用超临界流体CO2或夹带乙醇的超临界流体CO2作为提取介质,以增加超临界流体的极性,从植物中提取这些有效成分。三.仪器和药品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粉碎机,高效液相色谱仪,1mL移液管,10和25mL容量瓶,10mL量筒,0.45μm虑膜。山茱萸,元胡,贝母,清风藤,熊果酸,元胡索乙素,青藤碱,贝母素甲,甲醇(HPLC),95%乙醇。四.实验过程1.打开冷箱电源,约0.5h,使冷凝水降温至约3C。打开主机电源,设定柱温为60C、00出口阀温为65C。打开夹带剂泵电源,设定流量为0.2mL/min。02.装柱:将柱下端塞上玻璃棉,填入合适量(2g)的清风藤粉末,空体积填入硅藻土,然后再塞上玻璃棉。拧紧螺帽后,将该柱连接到萃取仪上。3.萃取萃取条件为:压力:300b ar;温度:60C;CO流量:0.5L/min;夹带剂乙醇流量:0.202mL/min;萃取时间:30min;接受溶剂:5mL乙醇。4.萃取物分析萃取物定容:将流体萃取物转入10mL容量瓶,加甲醇至刻度。取0.1mL该溶液,稀释至1mL,该液用于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萃取物。固定相:C柱。18
6五.思考1.超临界CO2萃取方法适合于提取那些类型的成分?如何扩大它的提取范围?2.萃取物可用哪些方法分析?
7实验二薄层法和柱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香连丸一、实验目的通过对香连丸中木香和黄连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测定,掌握薄层鉴别、柱层析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成药含量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薄层法定性鉴别香连丸中的成分,柱色谱把香连丸中黄连的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分离出来,盐酸小檗碱在345nm处有最大吸收,通过测定此波长下柱色谱的洗脱液的吸收度,从而求出样品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三、实验用品(1)分析天平(2)恒温水浴锅(3)容量瓶、三角瓶、烧杯、量筒、索氏提取器、色谱柱、层析缸等(4)中性氧化铝(层析用),硅胶G(层析用)等(5)分光光度计,紫外光灯(6)样品:香连丸(市售)(7)对照品和药材:盐酸小檗碱,黄连,木香(8)其他试剂均为AR级。四、实验步骤(定性鉴别)(1)取本品约60mg,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50m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l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2)取本品2g,研细,加乙醚15ml,放置2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4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至蓝紫色斑点。(含量测定)香连丸研成粉末(通过三号筛),取约0.8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
8盐酸甲醇(1:l00)适量,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将提取液(必要时浓缩)移至50m1量瓶—中,用盐酸甲醇(1:l00)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5ml上述提取液,置于已处理好的氧化铝柱(内径约0.9cm,中性氧化铝5g,湿法装柱,并先用乙醇约30ml预洗)上,用乙醇25m1分次洗脱,收集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m1,置50ml量瓶中,加硫酸液(0.05mol/L稀释至刻度,摇匀。测定照分光光度法,在345nm波长处测定样品液的吸收度,以乙醇2m1及HSO溶24液(0.05mol/L)稀释至50ml的混合液为空白,比色池厚度为1cm。计算按盐酸小檗碱(C20H18ClN O4)的吸收系数(E)为728计算即得。1%%2.17%100100××WW5025%×=×=5050×××%1AEA要求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每1g含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56mg。五、思考题1.本实验在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在实际工作中,此法要不要做回收率试验?六、备注(处方)黄连(吴茱萸制)800g木香200g(制法)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l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显微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菊糖块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放射状纹理,加热后溶解;网攻导管直径约至90p m。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9实验三水杨酸软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软膏剂的制备原理和方法;2、初步掌握O/W型基质软膏剂制备的一般操作过程。二、实验原理水杨酸具有抗菌及病毒特性,将该药制备成乳剂可用于治疗脚气。水包油型的乳剂基质由水相、油相和乳化剂组成。油相是硬脂酸、液体石蜡、羊毛脂、单硬脂酸甘油酯,水相是甘油、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其中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油包水型的表面活性剂,在软膏剂中起稳定作用,三乙醇胺和部分硬脂酸化合,生成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共同发挥乳化剂的作用。三、仪器和药品1、仪器夹套反应釜、恒温水浴槽、温度计、搅拌机、烧杯、量筒、玻棒、木夹2、药品水杨酸、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羊毛脂、甘油、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十二烷基硫酸钠、香精、蒸馏水3、处方水杨酸3.0g硬脂酸3.0g单硬脂酸甘油酯12.0g液体石蜡6.0g羊毛脂3.0g甘油3.0g十二烷基硫酸钠0.3g三乙醇胺1.5g尼泊金乙酯0.015g蒸馏水55g香精少许总量73.8g四、实验步骤
101、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羊毛脂、尼泊金乙酯共置于干燥烧杯内,在水浴加热至70-80C,使全熔。02、将十二烷基硫酸钠溶于蒸馏水中,加入三乙醇胺和甘油,共置另一烧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C,使全熔。03、在等温下将水相加到油相中,边加边搅拌,在室温下不断搅拌到冷凝,呈白色细腻膏状。4、温度降到约40C时,分次加入水杨酸细粉,搅匀;或加入少许香精,搅匀至室温。0五、思考题1、制备乳剂型软膏,应注意哪些操作关键?
11实验四阿司匹林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学*一种药物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2.掌握酰化反应的原理。3.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有退热止痛作用。纯品为白色针状或片状晶体,溶解于37℃(相当于体温)的水中,口服后在肠内开始分解为水杨酸。阿司匹林化学名称为乙酰水杨酸,它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在磷酸催化下酰化制取。OH+(CHCO)O+CHCOOHOCOOHCOOH32O3Cat.CCH3在反应过程中会形成聚合物,利用阿司匹林和碳酸氢钠反应形成水溶性的钠盐,可与聚合物分离,过滤将聚合物除去。然后加入酸酸化得到阿司匹林,再重结晶提纯。通过对未反应的水杨酸的点滴试验,很容易检测产物的纯度。因为水杨酸含有酚基,能与稀三氯化铁(5%FeCl3)溶液反应,产生深紫色的溶液。而纯净的阿司匹林不会产生紫色。产品可通过熔点、红外和核磁共振谱鉴定。三、实验材料水杨酸10g乙酸酐30g(28ml)浓磷酸3.6ml碳酸氢钠盐酸无水乙醇四、实验步骤在装配有电动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500毫升夹套反应釜中,加入10g水杨酸、28ml乙酸酐和3.6ml浓磷酸。控制恒温水浴槽62℃后,打开循环泵使夹套保温15分钟,反应基本完全。在反应釜中加入180ml水,可观察到晶体冷却析出,搅拌5min后,停止加热。将反应釜中的浑浊结晶液体倒在500ml的烧杯中,将溶液置于冷水中静置20分钟,充分冷却,直至结晶完全。吸滤,用少量冰水洗涤两次,然后抽干。将晶体放在500ml烧杯中,并加入14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搅拌至没有二氧化碳放
12出为止。真空过滤除去聚合物固体。将滤液放在500ml烧杯中,慢慢滴入1:1HCl溶液,搅拌,结晶析出。调节p H值至1.5。烧杯放入冰水浴中...
篇七: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 1 1 、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了解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 。
2 2 、进行基本操作培训,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一)、 实验室安全教育 1、实验室布局。
2、实验室设施,仪器药品的存放位置和使用范围(两人共用一套仪器)。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3、安全注意事项 (1)实验室的防火。
(2)实验室的仪器药品严禁带出实验室、食物饮料等严禁带入实验室、进实验室要穿实验服。
(3)实验室水龙头为高压,应慢开,所有仪器涮洗时要先到空再注水。
(4)阅读实验室墙上注意事项和守则。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氢气、一氧化碳、氧气、水煤气等易燃、助燃、可燃气体。
◘酒精、丙酮、乙醚等及含易燃溶剂的制品等易燃液体。
◘红磷、固体酒精等易燃固体;黄磷( 白磷) 、硝化纤维片、油纸及其制品等易自燃物品;金属钾、钠、锂、碳化钙( 电石) 、镁铝粉等遇湿易燃物品。
◘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铅、过醋酸、双氧水等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4、无机化学涉及的易燃易爆危险品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硫酸、盐酸、硝酸、氢氟酸、烧碱等酸碱。
◘ ◘
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和硝酸银等氧化性液体。
◘◘砷化物、氰化物等剧毒药品。
◘氯化钡、氯化汞、氯气、白磷、磷化铝(或磷化锌)等。
5、无机化学涉及的强腐蚀性液体及毒药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1 、 玻璃仪器的洗涤 2 、 液体药品的取用(试剂瓶、滴瓶)
3 、 固体药品的取用 4 、 台秤的使用 5 、 试管加热 6 、 常压过滤 7 、 减压过滤 8 、PH 酸度计的使用
(二)、无机化学基本操作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1 、 实验报告封皮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
实验名称:以每次课教师PPT 或板书名称为准
学生学号:新编实验序号(1~32 )
指导教师:同时写2 位教师姓名,如尤慧艳、周立川
实验时间:上课时间
三 、实验报告的具体格式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包括五大部分:
(1 )
实验目的 (2 )
实验原理 (3 )
仪器与试剂 (4 )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及解释(包括反应方程式)或数据处理 (5 )
思考与讨论(课后思考题及心得体会)
2、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二版书22 页化学提纯(制备)实验报告的具体格式(框图式),注意框图中内容的具体写法。
二版书24 页化学性质实验报告的具体格式(三栏式),注意栏中内容的具体写法。
3、实验报告样例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1 、 教学内容:所有专业都共做8 个实验,具体题目见 教学大纲或教学日历。
2 、 评分方式:每个实验10 分,共80 分,期末基本操作20 分,共100 分,分A (90 分以上)、B (80~89 )、C (70~79 )、D(60~69) 、F( 不及格) 网上登录成绩。
3 、 评分标准:每个实验10 分中,预*2 分(有完整的预*报告),操作4 分(满勤,操作无大失误),报告4 分(格式正确、项目齐全、步骤简单明了、现象记录详细、数据处理正确、解释合理、方程式书写规范等)。
四 、本学期教学内容,评分方式及标准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各小组做完实验刷洗收拾好仪器,摆放好药品,灌满蒸馏水,擦好上下实验台及水槽;值日生负责倒所有垃圾,擦黑板,收拾偏台、地面,检查水电;老师检查后离开。
五 、实验室卫生要求和值日安排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1 、观看录像 2 、 各小组 认领 仪器 3 、进行前实验准备
六 、 观看录像、仪器认领、准备实验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1 、如何进行试管加热?
2 、如何使用台秤? 3 、如何使用离心机? 4 、如何取用固体药品? 5 、如何取用液体药品? 6 、如何进行常压过滤? 7 、如何进行减压过滤? 8 、如何使用PH 酸度计? 本次实验报告内容(格式:问答式)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操作要点:
(1 )
先将仪器内药品倒空。
(2 )洗涤时一次拿一件玻璃仪器。
(3 )根据仪器清洁度选择合适的去污方法去污。
(4 )倾去洗液,用自来水洗三遍。
(5 )
用蒸馏水洗三遍或至玻璃壁不挂水珠。
1、玻璃仪器的洗涤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操作要点:
(1 )药品瓶盖要倒放在实验台上。
(2 )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手心。
(3 )向试管中滴入液体药品时,试管要干净,滴管管口要在试管上方,不能接触试管壁。
(4 )取完液体要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5 )切不可将自用滴管伸入公用试剂瓶。
2、液体药品的取用(试剂瓶、滴瓶)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操作要点:
(1 )药品瓶盖要倒放在实验台上。
(2 )用干净的药勺将药品取出,放在干净的容器中。
(3 )多取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
(4 )放入试管时,用纸槽或药勺深入试管2/3 处。
(5 )及时将固体药品瓶盖好放回原处。
3、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操作要点:
(1 )用平衡螺丝调零。
(2 )化学药品放在称量纸或表面皿上。
(3 )称量时左物右码。
(4 )砝码用镊子夹取。
(5 )称量完成后,砝码归零,托盘放一侧。
4、台秤的使用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操作要点:
(1 )检查酒精(1/2-2/3 )。
(2 )点燃(火柴不能乱丢),用外焰加热。
(3 )盖灭(磨口灯帽盖两下)。
(4 )加热试管时,要用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5 )管口不能对准自己或他人。
5、试管加热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操作要点:
(1 )
“ 一贴 ” ,即滤纸要贴在漏斗上,要撕下一个斜角使其紧密。
(2 )
“ 二低 ” ,即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溶液低于滤纸边缘。
(3 )
“ 三靠 ” ,即盛固液混合物的烧杯口要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口要靠在盛滤液的烧杯壁上。
6、常压过滤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操作要点:
(1 )吸滤瓶、布氏漏斗等洗涤干净。
(2 )漏斗斜面对准吸滤瓶支管口。
(3 )滤纸要稍小于布氏漏斗的内径,用水浸湿。
(4 )先微开抽气泵将滤纸贴紧,转移过滤混合物,再大开抽气泵。
(5 )结束过滤要先拔下吸滤瓶上抽气的橡皮管,然后关抽气泵。
7、减压过滤
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基本操作 操作要点:
(1 )安装电极,打开电源,预热半小时。
(2 )对仪器进行温度校正。
(3 )用标准溶液对仪器定位。
(4 )测量。将电极用蒸馏水洗干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放入盛有待测液的烧杯中轻轻摇动。
(5 )按下读数开关读取PH 值。
(6 )移去溶液,清洗电极,关闭电源。
8、PH酸度计的使用
篇八: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45 卷第 11 期2017 年 6 月广 州 化 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 45 No. 11Jun. 2017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索*黄孟军,雷 丽,胡承波,王维勋(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重庆 402160)摘 要: 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较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对专业技术课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进行积极改革和探索,包括开设实验项目的优化、实验过程的指导与技能训练、实验室开放运行、预*报告和实验报告的设计及考核和评价方式改革等,旨在激发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学*兴趣,规范指导和训练过程的教学标准,提高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制药工程;应用型大学中图分类号: R91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9677(2017)11-0204-02Teaching Exploration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aching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HUANG Meng-jun,LEI Li,HU Cheng-bo,WANG Wei-xun(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hongqing 402160,China)Abstract:Students" operational skills at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rewere some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the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cluding project optimization,guidance and training of skills,open management of laboratory,report design,and examination reform,and so on. Theaims of these attempts were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standardize training process andimprove students" quality. Some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practical operation.Key words:Pharmaceutical Analysis;experimental teaching;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application -orienteduniversity*基金项目:重庆市永川区水务局项目(2016-04);重庆文理学院引进人才项目(R2015CH10);重庆文理学院校级项目(160204)。第一作者:黄孟军(1988-),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离纯化等研究和教学工作。通讯作者:雷丽(1986-),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药物分析与检测。药物分析在药品生产和新药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设计规划中的一门专业技术必修课。其实验教学是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不同种类药品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分析。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后,能更加理解药物分析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掌握各有关分析方法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常用药物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等操作技能。1 实验项目的优化药物分析包括常规化学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 [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检测技术和检测仪器均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仪器分析在药物的定性定量测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增加仪器分析的实验比例。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16 ~32 学时),开设的实验项目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与实验相关的实验设备有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高相液相色谱仪(配套紫外或者蒸发光散射、荧光和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等)和气相色谱仪等以供参考。在参考药物分析实验教材的同时,应该及时补充新的实验项目,调整好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增强学生的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目前,我院采用的教材是国家 “十三五”规划教材药物分析实验指导(第 2 版,范国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为基础,参考 2015 新版 《中国药典》,再结合我国药物分析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开设了药物鉴别与检查、化药分析、中药分析、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等项目。例如,药物的鉴别与检查开设了维生素 AD 滴剂的中维生素 A 的鉴别与含量测定,化药分析开设了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考虑到国内制药行业现状,各类中药厂在国内分布较多,学生毕业从事中药分析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开设了牛黄解毒片的质量分析。通过项目调整,仪器分析实验占比增大,设置了常用的分光光度计和高相液相色谱仪等,开设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和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定阿莫西林胶囊的含量。设计性实验对于考察学生的综合技能方面非常重要,不但要求对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强,还要求学生会查找药典及文献资料,组织设计包括药物鉴别、检查第 45 卷第 11 期 黄孟军,等:应用型大学制药工程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探索 205及定性定量测定等整个实验分析流程 [2] 。2 实验过程的指导与技能训练药物分析课程在指导过程中,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实验技能的训练对于应用型大学应用技能型本科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学校立校之本,也是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思考理解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技能操作较差[3] 。比如表现在滴定操作中,接近滴定终点不注意缓慢滴加操作,发现滴定管漏液不会及时涂抹凡士林,对实验老师依赖较大 [4] 。移液过程中,不注意移液管的放置深度、手指旋转的操作要点,甚至还会用洗耳球吹出残余液体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中,不会设定波长,计算样品浓度等。在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方面,部分学不会主动去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判断和总结实验经验。因此,在课堂上应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多跟理论知识联系,多跟生活实际联系,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的兴趣。通常,老师可以在学生操作前对相关实验的重要操作环节提炼出来,进行一次规范化的指导示范。然后在学生分组操作中,加强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熟练,随时观察学生的实验进度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纠正不合理不规范的操作现象。在实验设置中,尽量让每个实验设置平行实验或者不同浓度的样品供测定,方便重复操作,让同一组其它同学也有机会进行操作训练。在实验过程评价方面,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评定,比如对实验步骤、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和配合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认真态度。3 实验室开放运行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技能要求也相对较高,有限的课堂教学还不足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故有必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将实验室对学生开放。课外实验室的开放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开展教学实验的开放,也可以开展学科竞赛项目、学生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开放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实验室的充分利用,而且有项目经费支撑也能保证实验药品的购买。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安全教育,结合老师和学生需求,合理设置实验室开放时间,必要时可以选择学生助理进行辅助管理。同时认真做好实验室开放运行记录,有条件可以设置实验室门禁系统和预约管理等电子化方式,使之更方便地管理。在开放之余,不定期集中进行安全仪器设备的培训和实验室隐患排查。对大型仪器和精密贵重仪器进行责任划分,派专人进行维护和指导实验操作。综合利用学校各方面资源和便利条件,给学生们提供最好的学*和锻炼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多动手,勤锻炼。4 预*报告和实验报告的设计创新写好预*报告和实验报告对于应用型人才,是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传统的预*报告和实验报告基本相似,结构无外乎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几方面内容,覆盖内容不全面 [5] 。这几方面内容基本和教材一致,易导致学生直接抄袭教材,缺乏独立思考及判断能力。相同的报告内容写了两遍,不但占用了学生的宝贵学*时间,而且难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度。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在实验报告的模板设计上进行改革。首先,模板设计上包含实验日期、实验组数、实验台编号和同组人员等信息,方便信息追踪和实验结果分析等。其次,在有预*报告的基础上,精简改变实验报告结构,尽量与预*报告不一致。如可以补充观察现象、原始数据、计算过程、实验结论和思考题等。最后,分数评价上,改变传统的只有一个总分的情况,在模板上可以将评分以表格形式细化,最终的分数是由各部分分数综合计算而获得。5 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考核评价对于教学过程及效果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它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它是对学生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有关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主要是以预*报告和实验报告的分数进行评价 [6] 。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局限性,报告书写的好坏,包括字体和图表等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主观判断,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学生在此方式的诱导下,为获得高分数将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追求完美的实验报告上,而不是在于学*实验操作,锻炼实验技能等方面,且易滋生数据雷同、报告抄袭和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实验教学的考核应贯穿各个教学环节。评价采用预*报告(10%)、过程评价(20%)、实验报告(20%)和期末考试(50%)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同时,探索考核不再以传统的分数进行评价,而是以等级(A + 代表 100 分、A 代表 95 分、A - 代表 90 分、…、D代表 50 分、D - 代表 45 分,依次类推)的方式进行。期末考试采用从多个待选实验题目中随机抽取一个进行,主要包括笔试、口试和操作三部分。考核评价中为避免任课教师的主观性干扰,选择同专业其它老师参与考试过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知识熟悉度、技能掌握度和表达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综合情况。6 结 语药物分析作为制药工程必须掌握的专业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学*态度和学*效果要求都非常高。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使学生对药物质量控制有更牢固的概念。学会常见药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检测法和仪器分析法等,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学会从药典中查询获取检测方法,熟练掌握检测的实验操作和技能。通过对实验教学开展相应的改革,以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理论课知识和实验课操作进行结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好学、学会、学懂和学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规范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结合设计案例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分析问题,为应用型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 刘利红,慈薇,吴少瑜,等 .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60-62.[2] 薛晓畅,王国华 . 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 医学教育,2000(5):38-39.[3] 王蕾,朱玲,杜斌 . 基于复合型药学人才培养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J]. 药学教育,2014(5):54-56.[4] 张蔚,孙业桓,李俊,等 . 医学院校药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安徽医药,2009,13(1):114-115.[5] 温武,黄立胜,郭旭鸣,等 .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0-102.[6] 范国荣,洪战英,吴玉田,等 . 药物分析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60-162.
推荐访问:制药工程实验安全教育实验报告 制药 实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