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3篇

时间:2022-09-10 1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3篇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学*5以内的加法大班教案 学*5以内的加法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学*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每一幅图的图意,理解“一共&rdq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3篇

篇一: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5 以内的加法大班教案

  学* 5 以内的加法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学*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每一幅图的图意,理解“一共”的含义。

  学*在田字格中记录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与握笔姿势。

  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教具:三幅实物图,贴绒数字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三幅图。

  A:黑板上有几幅图?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每幅图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3 幅图用三句话讲。请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B:第三幅图小朋友为什么要说“一共有三只猫”,“一共”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里是谁和谁合在一起“一共”呢?

  学*书写算式。

  A:“谁会用一道算式记下这件事?幼儿说教师记录。

  B:“谁能说出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这件事的?”我们一起把这道算式读一遍。

 C: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这道算式的数字写在什么格子里?符号呢?

  小组活动看三幅图记加法算式(数学画册)教后感:通过这节课的学*,孩子们能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每一幅图的图意,并且理解“一共”的含义。在田字格中记录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与握笔姿势。

  活动反思:

  今天我上了《5 以内的加法》,5 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 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 5 以内的加法大班教案 2

  活动目标:

  学*看自己与同伴所出的物品列算式,进一步认识理解加、减、等号的含义。

  在活动中,体验共同游戏的愉快,增强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教具:5 个贴绒苹果,1——5 数、加、等号各一个。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交待分苹果游戏的名称规及玩法。

  出示贴绒苹果,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和小朋友手上各有几个苹果?(5 个)今天老师和小朋友来玩一个出苹果的游戏。

 师生示范游戏玩法。

  启发幼儿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游戏中讲的事情,并说出算式及符号所表示含义。

  启发幼儿再用一道算式表示这个游戏。

  比较两道算式:“这两道算式一样吗?”“为什么两个人做同一件事,而算式不一样呢?”

  小组活动。

  玩雪片,并用算式记录。

  活动。

  请幼儿相互把算式读一读,体验共同游戏成功的喜悦。

  教后感:通过这节颗学*看自己与同伴所出的物品列算式,进一步认识理解加、减、等号的含义。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 5 以内的加法。在活动中,体验共同游戏的愉快,增强合作意识。

 学* 5 以内的加法大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学*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列出算式。

  能分别用三句话讲述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将图上的事说清楚。”(山坡上有两只乌龟)教师移动磁性乌龟:“这件事还有谁也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清楚。”(又爬来了一只乌龟)请小朋友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指图:“最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谁会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说清楚: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列算式理解其含义。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表情?”

  “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第一组:玩玩讲讲水果列算式。

  第二组:玩玩讲讲动物列算式。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 5 以内的加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果,尝试到了成功了,所以记得很牢。

 【学* 5 以内的加法大班教案】

篇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的教材解读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 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 它包括 5 以内各数的认识, 5 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0 的认识和加减法。

 5 以内各数, 许多儿童在入学前都已会数甚至会读、会写,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数概念, 因此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基数、 序数含义, 数的认、 读、 写,数的顺序, 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等。教学时, 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通过游戏、 活动等各种形式, 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会用数字、 符号或图形等表示数和进行交流。

 这部分教材, 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 5 以内数的口算, 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基础。

 本单元重点:

 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 符号感及加、 减法含义的理解。

 本单元难点:

 基数与序数的教学和看图理解图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认、 读、 写 5 以内的各数, 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和事物的顺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 使学生掌握 5 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 使学生认识符号“>” 、 “<” 、 “=” 的含义, 知道用词语(大于、 小于、 等于)

 来描述5 以内数的大小。

 4、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 减法的含义, 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 以内的加、 减法。

 5、 能运用5 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并进行交流。

  本单元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

 1、 1-5 的书写不规范。

  2、 基数与序数分不清, 如四个与第四个。

 3、 对于加、 减法的含义理解不透彻, 如( )

 —3=1, 会填 2

 4、 0 的认识不够深, 如 4-0=0 改进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1、 加强对数字书写的教学, 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写字。

 2、 加强对基数序数的教学, 结合队伍来教学。

 3、 让学生结合动作理解加、 减法含义。

 4、 对于 0 的理解多用实例进行教学。

 其中, 1~5 的认识的教学, 我用 4 个课时将它完成, 第一课时:

 1~5 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写、 数的顺序; 第二课时:

 比大小; 第三课时:

 第几; 第四课时:

 几和几。

 在第一课时 1~5 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写、 数的顺序中, 我通过中秋假期去野生动物园这一情景引入了课本的野生动物园主题图, 让学生对图中的各种食物进行观察、 说、 讨论等活动, 最终引导出数图中的事物, 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因学生基础都不错, 就加大难度要求他们在数的时候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 教师同时板书, 在抽象出 1~5各数之后,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情景说说怎么样记住这些数字, 它们分别像生活中的什么,加深对着 5 个数字的记忆。

 接着, 将抽象出的各个数让学生通过摆小棒, 转化为相应的小棒的根数, 并摆成自己喜欢的图形, 使学生初步感知 5 个数的基数含义, 并会认读这 5 个数。

 在第 16 页中, 我通过投影拨计数器, 以及让学生画电子图, 来让学生知道 1~5 这 5 个数的排列顺序, 并在教学 5 个数的写法中, 通过看着教师板书书空, 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写这些过程, 为学生独立写好这些数字打基础, 同时进行美观的教育, 让学生知道比划顺序及如

  何写才美观漂亮。

 做一做中, 通过摆放自己喜欢的物件来表示相同的数量, 学生进一步感知了同样的数量可以有不同种物体来表示。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为了巩固第一课时, 将练*二中的 1~4 题让学生完成并汇报交流。

 在教学第二课时比大小中, 首先通过情景引导, 让学生观察“猴吃水果图” , 数出猴的只数和 3 种水果的个数, 引导学生怎么样摆可以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 哪种不够吃?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后按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 让学生初步感知“象形统计图”。

 根据象形统计图, 抽出以小猴和其中的一种水果为内容的两列进行数量上的比较, 引入关系符号“=” 、 “>” 、 “<” , 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同时知道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使学生初次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这三种符号的时候可以编儿歌、 说形状、 做游戏等活动来让学生加深记忆, 如:

 “一条大鱼和小鱼, 大鱼在前读大鱼, 小鱼在前读小鱼”、“大大嘴巴朝大数, 尖尖嘴巴朝小数”。

 巩固练*, 让学生完成练*二中 5、 6 两题, 或让学生将 1~5 中任意两个数用三个不同的符号连接等练*。

 第三课时第几(序数含义), 教材 18 页中, 通过一幅贴近儿童生活的购票图, 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

 在教学时, 也可渗透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教育, 加深难度, 可以让学生说说, 如果走了一个阿姨, 那么剩下的人中谁第一、 谁第二···, 让学生学会观察及思考。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第几” 的例子。

 最后, 为了巩固这部分内容可以安插一些游戏, 如准备 4 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 教师说圆形放在第几个, 让学生合作摆摆(也就是练*二中的第 7 题),还可以让几个小朋友上台排队当小火车, 其他人记住某个同学是第几个, 当火车掉头后他排到第几等一些活动来巩固学生对序数含义的理解。

 第四课时几和几(数的组成), 教科书在第 19、 20 页分两个层次编排 2~5 各数的组成。在第 19 页以“4” 的组成为例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摆红花的活动让学生得出 4 的组成:同时告诉学生怎么读。

 在第 20 页,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 5 的组成规律。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 使学生基本掌握 2~5 各数的组成, 为后面学*用 5 以内数的加、 减计算做准备。

 练*二中, 第 1、 2、 3 题是关于基数含义的练*题。

 3 道题练*的方式不一样。

 第 1题是在数出物体个数的基础上填数; 第 2 题用连线的方式把物体个数与相应的数量连起来;第 3 题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数量的多少。

 练*时, 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图意, 再按要求作业。

 第4 题是关于数序的练*题, 让学生根据数的顺序(顺数或倒数)

 数出小旗上应填的数, 然后把这个数写出来。

 第 5、 6 题是关于比大小的练*题。

 做第 5 题时, 让学生先看图, 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 再在()

 里填上数, 然后根据“<” 、 “>” 号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第 6 题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个数来比大小, 在“>” 、 “=” 、 “<” 号两边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第 7 题是关于序数含义的活动题。同桌的两同学可用学具卡片进行练*。第 8 题是数的组成的练*题。

 学生完成后, 教师可提问:

 “由 4 可以分成 2 和 1, 还能想到什么? ” “由 5 可以分成 3 和 2, 还能想到什么? ” 第 9、 10 题是综合练*题。

 第 9 题让学生通过圈一圈、 涂涂色等活动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第 10 题是将数数和比大小这两个知识点综合起来练*。

 由于刚入学的儿童识字不多, 所以以上练*题的出示均以图为主。

 学生练*时, 一定要引导他们认真看图、 读懂图意, 然后再写得数。

 对于看不懂图意的学生, 教师应加以引导。

  1~5 的加减法中包括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 1~5 的加减法。

 第 23 页是加法的初步认识。

 主题图是一个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折纸鹤的活动中理解加

  法的含义。

 把一个小朋友折的蓝纸鹤和两个小朋友折的红纸鹤合并在一起, 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还可以看成把参与折纸鹤的 1 个朋友和 2 个小朋友合并在一起, 求一共有多少人, 也是用加法计算, 算式是 1+2=3。

 这里还教学生认加号和等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

 教材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左手的一个蓝气球和右手的 3 个红气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动过程, 说明求一共是多少, 要用加法计算。

 接着让学生自己摆学具, 如摆 1 个圆片, 再摆 1 个, 一共是几个? 摆 2 个圆片, 再摆 2 个, 一共是几个? 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并说出加法算式。

 从实际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加法, 让孩子乐于接受。

 第 24 页是 1~5 的加法。

 教材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通过 3 位小朋友计算 4+1=? 的思考过程, 体现不同思维特征的小朋友在计算上存在的明显差异, 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 肯定学生的 3 种不同思考方法(也许在实际教学中更多), 是尊重学生的想法、 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

 接着教材安排了“做一做” 练*。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 3+2=5 和 2+3=5, 3+1=4 和 1+3=4 这两组算式,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组织学生进行以上练*时, 不能满足只让学生在里填上一个数就行了。

 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 轻声地在小组里或同桌间说题意, 也可将第 1 题做成动画课件, 让学生观察后说题意, 然后计算出得数。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掌握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的思维水平略高一个层次的算法, 可提问:

 “不看图, 不数实物, 你能算出 3+2 吗? ”

 第 25 页是减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 教学情境是加法的继续。

 一位小朋友拿走了一只纸鹤, 说明从 3 只中去掉一只, 求剩下多少, 用减法算。

 还可以看成有 3 个小朋友, 走了一个, 求剩下几个, 用减法算, 算式是 3-1 =2。

 接着让学生认识减号以及减法算式的读法。

 整个过程仍是在学生的活动中完成的。

 教材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手中的 4 个气球放飞 2 个的活动过程说明, 求剩下几个, 要用减法计算。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一个边操作边计算的活动,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第 26 页是 1~5 的减法。

 编排的方法与 1~5 的加法类似。

 通过 3 位小朋友计算 5-2=?的思考过程, 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做一做” 的练*, 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 5-1=4 和 5-4=1, 4-1=3 和 4-3=1 这两组算式, 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

 练*三中, 第 1、 4 题是认识加法含义的练*。

 练*时, 先让学生观看动画图片, 同桌的两人(或以小组为单位)

 互相说说图意, 然后在方框里填数。

 两题的区别在于:

 第 1 题由图意给出了两个加数, 只要求学生填得数; 第 4 题只给出 1 个加数, 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另一个加数和得数。

 第 2、 3 题是两个层次的加法计算题。

 第 2 题让学生在摆小棒的基础上算出得数, 第 3 题则由学生独立思考,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数的组成知识)

 来填得数。

 第5、 8 题是认识减法含义的练*。

 练*方法与第 1、 4 题类似。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图意。

 如第8 题:

 “藤上有 4 条黄瓜, 摘下 2 条, 还剩几条? ” 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具体的情景思考:

 求还剩几条, 就是从 4 里面去掉 2, 用减法计算。

 然后在算式中的方框里填数。

 第 6、 7 题也是两个层次的减法计算题。

 学生练*第 6 题时, 应先用学具(花、 几何图片或其他就地取材的物体)

 摆一摆, 然后再说得数。

 第 7 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最好是数的组成知识)

 进行计算。

 第 9 题是认识加、 减法含义的综合练*。

 指导学生作业时, 要让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 写出算式中方框里的数。

 通过加、 减法含义的对比练*, 加深对加、减含义的理解。

 第 10 题是 1~5 的加、 减法计算练*。

 题中共有 3 组, 每一组都让学生直观感知加、 减法之间的关系。

 练*时先让学生独立作业, 在填出得数后, 再取出其中任意一组,如左方一组的两个算式让学生对比,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关系, 然后派代表在班上自由说。

 让学生初步感知加、 减法之间的关系。

 第 11 题是一个游戏活动:

 对号上车。

 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1~5 的加、 减法。

 练*时, 教师先向学生讲清游戏规则:

 每张卡片是一张车票, 卡片上的得数对应汽车方框中的数, 对上了的就可以上车。

  现提供几种活动方式, 供选择:

 ①请你用连线的方法告诉大家, 哪位小朋友该上哪辆车? ②教师在黑板上贴出 5 辆标有 1~5 这 5 个数字的汽车图片, 发给 9 位小朋友每人张车票, 每张车票上面是一道算式。(也可多准备一些“车票” , 让多一些小朋友参与活动。)

 然后请持有车票的小朋友对号上车(站在相应数字的车前)。

 没有拿到票的学生当小老师, 评判一下,他们是否都上对了车。

 让学生在游戏中练* 1~5 的加、 减计算。

 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教学中, 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 2 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 0 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 再利用直尺图说明 0 的另一个含义──起点; 同时,让学生观察 0 的右边是谁, 位置关系如何。

 最后教学 0 的写法。

 再通过 3 只小鸟全飞走、 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 5-0=0 的图画讲述有关 0 的加、减法, 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也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教学, 如:

 老师手中有 5 本书, 分给 5 个小朋友之后,还有几本书? 列式:

 5-5=0. 。

 练*四中, 第 1 题看鱼缸里有几条金鱼就填数字几, 第 3 个鱼缸里没有金鱼, 填数字 0。第 2 题复* 5 以内数的顺序。

 练*时, 让每个学生都在桌子上摆一摆。

 这样可以检验学生对数序掌握的如何, 看是否知道 0 应摆在 1 的前面。

 当学生按从小到大将 0~5 各数排成一排后, 教师可将题目改一下, 让学生按从大到小将 0~5 各数排列。

 第 3 题是 3 幅连续性的摘苹果图, 要求学生回答 3-1、 3-2、 3-3 各得多少, 使学生加深理解同数相减得数是 0, 同时也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第 4 题是有关 0 的加法的练*。

 通过看图, 使学生明白 3+0 和 0+3含义相同, 结果一样。

 第 5 题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 4 道减法算式, 一...

篇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第一课时:1-5 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4~16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 1~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 1~5 的数序,能认读 1~5 各数,建立初步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4.

 教学重点:1~5 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 1~5 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 1~5 的数字卡片、5 个小圆片、5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 14、15 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 1~5 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 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四、数的顺序

 1、次感知 1~5 的顺序。

 学生先摆 1个圆片,再摆 1 个是几?这个 2 是怎么得来的

 2. 5 个排排 五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 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 2 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 4 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1、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 4 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 3 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 5 个圆片。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 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 2 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 4 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 3 大而且比 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六、学*写数: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

  2

  3

  4

  5 教学反思:

  第二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7页的内容,第 19 页第 5题、第 6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比较法。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 只小猴、4 个梨、3 个桃、2 根香蕉;1~5 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一)认读 1~5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 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 1 个梨、1 个桃、1 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 3 只猴和 3 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 等于 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 3>2(板书 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 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

 5.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 17 页“做一做”第 1题、2 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学生独立填写,

 (二)做教科书第 18 页练*二第 3

  1. 学*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猫和狗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

  1.教师出示数字 2 和 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

 2.小组游戏:请学*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 19页第 6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第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0页 做一做 1题 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 5 以内的数。

  2.会用 5 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 5 以内的数。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学具准备:图片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数的书写。

 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 问题出在哪里? 学生回答。

 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独立书写 1-5各数。

 小组内交流、检查。

 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图片: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 20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20 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20 做一做第 2 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 5 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

 P23 第 1 题。师可在黑板上画 5 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练*书写 1-5 各数。

 板书设计:

  1

  2

  3

  4

  5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分与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 21-22的内容

 练*四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 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 的组成 老师这儿有 4 朵菊花,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学生讨论,动手摆一摆。

 反馈情况。

 4

  4

 4

 3

  1

 2

 2

  1

  3 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做一做 1 题

 游戏,猜一猜。

 共有 3 个园片,左手有 2 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 4 个园片,左手有 2 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 3 个园片,左手有 1 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

 3

  3

  2

 1

 2

 2

  1

  1

  1 2.5 的组成 小朋友都有 5 个玉米棒,你能把 5 个分成 2 部分吗? 学生独立操作。

 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全班讨论得出: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2 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 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 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

  2

  4

  4

  3 1

  2

  3

  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 5 的,用直线连起来。

 对口令游戏 我说 3,我说 2,3 和 2组成 5 我说 2,我说 3,2 和 3组成 5 我说 3,我说 1,3 和 1组成 4 „„ 填数

 4

 5

  4

  5

 3

  2

 (

 )

 3

 2

 (

 )

 1

 (

 )

 1

 (

 )2 (

 )

 ( )

  1

 填表

 3

  1

 4

  1

 1

 独立完成做一做第 2 题 口答:练*四 3 题、4 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4-25 页例题及做一做,第 28 页练*五第 2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 个圆片、5 根小棒。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

  1、引导学生从 1 数到 5,再从 5 数到 1

 2

 3

 (

 )3

 (

 )5。

 二、探究新知:

  1

 (1)用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 3 个红气球与 1 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

  (2)

  (3)教师说明:3 个红气球与 1 个蓝气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3+1=4

 2

  (1)由气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 3 和 1

  (2)教师说明:把 3 和 1 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 3 和 1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

  3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 3+1=4 来表示的加法事例。(2)(再指气球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有 1 个蓝气球与 3 个红气球,合起来是 4 个气球,1+3=4

 1、动手操作

 (1)

  (2)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 5

 4+1、1+4、3+2、2+3、1+3、3+1

  2

 打开教科书第 25 页,认真观察图片,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

 投影出示做一做,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

 让学生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6-27 例题及做一做,第 28页练*五第 6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

 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 、5 个圆片、5根小棒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复*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4 个气球飞走 1 个蓝气球,手里还剩下 3 个气球。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4 个气球飞走 1 个蓝气球就是从 4 里面去掉 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减法算式

 (2)教师说明:从 4 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 3 里面减去 l 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 1 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 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 4 里面减去 l 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 3-1=2 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 26 页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

 ( 1)P27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2)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 5 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减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5-1

 5-2

 5-3

 5-4

  (5-5

  5-0)

 你们是怎么想出得数?

 看图摆一摆数出来的、用数的组成想 5 可以分成 1 和几„„ 2.独立完成 27 页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五的第 6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减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练*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8页练*五。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进行 1-5 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准...

推荐访问: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减法 教案 和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