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活动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法;2.学会细腻地描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二、教学设想通过教学情境的层层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活动设计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法;
2.学会细腻地描写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设想
通过教学情境的层层设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
在多种方式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这样两句话"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在文学殿堂里面,其实像法国大文豪雨果这样能关注人的心灵,并运用他手中的笔精彩描绘出各色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例子真的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来试试:打开心窗,用心灵说话。通过这堂课的探讨,争取让我们笔下的心理描写绘声绘色。
(二)察言观色猜心理
第一轮:说说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你在想些什么?(认真体会)
第二轮:猜猜老师走进教室前的那一刻的心理活动,并说说是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要求联系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心理描述(仔细观察)。
思考:如何将心理活动写得生动形象呢?
总结:往往我们的表情、言行会出卖我们的内心,我们平时说的察言观色,就是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来了解他的内心活动。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别人的内心,也不能让别人很好地了解自己,所以会产生很多误会,怎样才能做到明明白白我的心呢?
(三)明明白白我的心(出示病文,分析原因)
原文: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思考:这种心理体验很多同学都有,看了这段话你是不是能感受到"我"的紧张和伤心?如果不能,那是为什么?
提示:这段作文,写的是某学生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
总结:这段文字心理描写过于粗略抽象,没能细致地描写出真切的内心感受,所以没能对读者产生影响。要能使作者产生共鸣,就必须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具体的刻画。那么如何进行具体的心理描写呢?心理描写有哪些方法呢?
(四)他山之石可攻玉——范文引领
通过范文总结心理描写的几种常见方法。
认真读修改后的文段,说说比起原文来好在哪里?
范文一:
我坐在位置上不停地念道:"阿弥陀佛,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要游戏机了,考试前一天还趁着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都怪自己平时不好好学语文,懒得看书。老师啊,发发慈悲吧,手下留情,我以后一定好好学语文了。
教师提示:
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在内心独白前可加"想","心里说"等词语。
例子:"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皇帝的新装》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2篇
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能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教师提示:
幻觉描写: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眼前或耳边会有虚幻的画面或声音,其内容往往是自己最怕看到或听到的,把这些详细地描绘下来,就能十分准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要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
范文三:
教室里乱哄哄的.,不时传来"唉"、"唉"的叹气声,有人在问:"多少分?多少分?""XXX,70分!"一个羡慕的声音在喊着。卷子静静地反躺在我的课桌上,我慢慢地用有点颤抖的手指去掀它,一个鲜红的"4"字印入我的眼帘,我的手指一抖,卷子又躺在了课桌上。我一咬牙,反手伸到卷子低下用力一翻,卷子"啪"一下朝天躺了,随即鲜红的"48"刺进了我的眼里,我"唉"的一声便瘫在了桌上。
教师提示:
语言行动描写: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人在紧张的状态下他(她)的语言行动就会扭曲,就会与平时不同。
范文四: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哗啦!"我的心随之猛跳了一下,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同桌的试卷已发下来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里直打鼓。
教师提示:
环境描写: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
思考:上述例文各用了什么心理描写方法?
总结:
一是内心独白,
二是幻觉、感觉描写,
三是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四是环境烘托。
前三种是直接心理描写,后面是间接心理描写。
上述种种方法在我们实际写作时都是综合运用的。要能揣摩人物在不同心态下动作、语言、神态等各方面的不同,抓住这些不同之处进行详尽细腻的刻画,就能把人物的心理表现得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五)心有灵韵生佳作——课堂练笔口头作文
1.口头作文
开头: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
结尾:难道小学到现在八年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
请你补充完整,字数在400字左右。
例文:
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往日里温馨的灯火夜景,此刻看来却是那么的刺目。星星隐匿了身影,只有弯弯的新月孤独地挂在树梢。回到家里,躲到床上,清冷的月光从窗户泻了进来,心中无比凄凉。我呆望着天花板,渐渐地视线模糊了:难道小学到现在八年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
2.小练笔
仔细回忆自己的情感经历,任选一题写一小段作文,要写出真实感受。
还记得与父母的激烈冲突;
还记得与老师的倾心交谈;
还记得秋日里的结伴游玩;
还记得那一夜独自在家……
考试前(后)、家长会前(后)、
比赛前(后)、 获奖前(后)
发试卷前(后)、演讲前(后)、
谈话前(后)、吵架前(后)
恐惧片断、。气愤片断
喜悦片断、。伤心片断
附语文教师的下水作文:
已经临近深夜,万籁俱寂,连路灯也灭了,可某种难以言明的东西还像蛛丝一样轻轻地却又粘粘地缠绕在我的心间。明天就要上公开课了,丝丝紧张浮上心头,淡淡的担忧也涌入心间。我不禁想到:作文教学对我来说是一次勇敢而又艰难的尝试,我来到这里时间不长,对大家很不了解,而且和大家的磨合期也还没过,今天又有这么多老师听课,同学们会不会怯场呢?这堂课会不会变成我的"独角戏"呢?哦,老天!千万别这样。要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和我一起努力的。是的,一定会的!
(六)取长补短——*作展示,互评互改
互评要求: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进行讨论、交流,相互评改。
(2)再以学*小组为单位,各推荐出一篇好文章在全班交流,品评。
(七)课堂小结
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彩妙无穷;
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独白胸臆抒;
神态动作现心声,细腻真实众口称;
梦幻想象若齐到,神游万里显高妙
(八)板书:
直接描写:内心独白、梦境幻觉
心理描写的方法
间接描写:语言、动作、神态、景物烘托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新一轮发展规划,以促进本校教师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落实《镇中心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实施“面向全体,抓好骨干,优化团队,完善机制”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策略;
营造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工作氛围,激励教师又好又快发展;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落实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改进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特举办第三届“**杯”教学节活动。
二、活动主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青年教师教学比武
三、活动对象:
全校各学科35周岁以下教师(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
四、活动内容:
1.学校优秀骨干教师代表上示范课,四月二十八日下午在云台路校区阶梯教室,由陈红君、康金华分别执教二(6)班和三(2)班。
2.由参赛教师根据学科组要求,自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备好课并上课,上课时各交每位评委一份教学设计。评价内容:教学设计(占30%),课堂教学(占70%)。
3.上课安排由学科分管统一安排,并上校园网,希望教师积极参与听课。
五、分组与时间:
1.分成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四大组。
2.上课时间为13―14周。
六、评委组成:
语文组:
数学组:
英语组:
综合组:
另外,可以邀请部分学校骨干教师担任评委。
七、评比指标及要求:
(1)教材把握:能从教师、学生实际出发,科学的处理教材,教学重点突出,合理地突破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全面合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3)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教学组织形式科学、教学结构严谨、教学节奏得当。
(4)教法运用:所用教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体现二期课改理念。
(5)学法指导:能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实践活动,体现研究性学*。
(6)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运用合理有效,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7)教学效果:学生在知识掌握的同时,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教学效益高。
(8)教师素养:调控能力强,语言生动,板书规范,设计合理,教态亲切,师生关系融洽,能体现自己课堂教学改进之处。
八、奖励:
综合各学科评比情况,评出优胜奖若干名(参赛人数的50%左右),学校将对获奖者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进行奖励,所有教师参赛情况计入考核和组室精神文明创建。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4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打柴沟小学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决定在本周举行绘画比赛活动。具体比赛活动事宜及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绘画活动主题:
――――我的成长乐园
二、活动目的:
过绘画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展现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活动时间:
20**年6月20日
四、活动对象:
打柴沟小学全体学生
五、评委:
校长:李明春
教导主任:杨开F、全体数学、美术老师
六、比赛具体内容以及要求:
1)比赛分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和五、六年级组,
2)1-6年级学生全体参加,美术老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筛选;
3)作者根据绘画主题创作一幅主题鲜明、新颖、构图完整、色彩和谐的绘画作品,形式不限;
4)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在作品的右下方注明自己的姓名及班级,方便评比记录。
七、评分标准:
符合绘画主题、构图完整、色彩和谐、作品具有感染力等。
八、奖励办法
奖项分别按照各年级组设置:
一、二年级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三、四年级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五、六年级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5篇
设计理念: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归属和爱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而班集体是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的基石,是学生学*、活动的基层单位,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组织,也只有充分发挥这个班所有学生的才能,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才能让学生获得归属和爱的需求,所以本次活动课,就是以团结向上、努力学*、互相帮助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群策群力,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从而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从而引导学生为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尽一份力,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文化氛围。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人人为集体争光。
2.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所在班级有所了解,感受到成长在集体里的幸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初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3.做到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能够处处为班集体添光彩。
活动形式:
节目表演、游戏、故事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朗诵节目排练、“心”形祝愿卡、大头针等
活动过程:
1.朗诵引入
师:同学们,爱是和谐的乐章,爱是力量的源泉。父母的爱,为我们营造温暖的家;
老师的爱,为我们构建欢乐的集体。我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请A和B两位同学为大家朗诵一段。
生1:如果没有大海,浪花也不会显得美丽。
生2:如果说,班级是辽阔的土地,而我们就是一粒种子。
生1:如果没有沃土,种子便无法发芽生长。
生2: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沃土,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集体。
生1:我们的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个集体的主人。
合:我们都有责任,也应该自觉地维护集体利益,做集体的主人。
生2:班级是个大家庭,不可缺少你我他。
生1:同学好比亲兄弟,团结友爱乐开花。
生2:我们是班中的小主人,我们都爱咱们家。
合:我们37位兄弟姐妹,要与和蔼可亲的老师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经营咱们这个家。
师:同学们,目前我们家良好的风气已初步形成,要使我们这个大家庭永远幸福快乐、温馨和谐,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在这里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2.故事悟理
一个妇人出门回来,看到三位素不相识的老者坐在她家门前。
她上前对他们说:“你们一定饿了,请进屋里来吃点东西吧。”“我们不能一同进去。”一个老人说。“那是为什么?”妇人感到疑惑。
一个老人指着同伴说:“他叫成功,他叫财富,我是爱。你现在进去和家人商量商量,看看需要我们哪一个。”
妇人进屋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于是,妇人出门问三位老人:“哪位是‘爱’?请进来做客。”“爱”老人起身朝屋里走去,另外两位老人接着也跟在后面进来。妇人感到惊讶,问成功和财富:“你们两位为什么也进来了?”老人们一同回答:“哪里有爱,哪里就拥有财富和成功,哪里就应该有快乐和幸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把你的感悟与同组同学交流分享。
各小组长汇报发言,全班分享。
生1:我们都爱我们班这个大家庭,大家都要团结一心,为她尽一份力。
生2:只要我们班级充满爱,我们就会更加幸福快乐、力量无穷!
生3: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幸福。
……
师小结:是呀,很多人一生都在追逐财富或成功,却忽略了爱。其实,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真情、真爱,只要我们心存真情,心怀真爱,我们的生活就会增添快乐。因此,希望我们在收获真情、真爱的同时,也能回报一份纯纯的情、浓浓的爱。
师:故事之后,希望大家都会有所收获,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一起玩个游戏。
3.游戏体验
“折筷子”游戏
请一同学上台折一根筷子,然后折两根、十根……结果怎样?请该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并将自己的感悟与同学相互交流。各小组自由发言,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相机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悟。
师:做完了这个游戏,我想,大家对“团结就是力量”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个游戏告诉我们:如果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看作一根筷子,那么我们班就是这一大捆筷子。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一个人甚至三五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而众人一心,便坚不可摧。
师: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大集体里,难免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彼此之间也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下面,请看课情景剧。
4.情景辨析
《捡纸》
一天早上,小明早早来到学校,放下书包,正准备出去运动一下,忽然,他看到自己桌子下面有个饮料瓶子,他想了想,又朝四周看了看,发现周围没人,就偷偷地把饮料瓶子踢到隔壁同学的桌子下,并眉开眼笑,洋洋自得。正当他拍着胸脯得意之时,手碰到了胸前佩戴的红领巾。猛然间,他陷入了沉思,面对鲜艳的红领巾,感到羞愧难当;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弯下腰去……
师:同学们,大家看了表演之后,你对小明的行为是怎么看的?请大家先在小组中交换意见,然后小组长在班上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各抒已见……
师:是呀!在我们的集体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有的心中只有自己,有的首先想的是集体和他人。小明在看到垃圾之后,开始也只想到自己,当看到自己胸前佩带的红领巾时,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一名少先队员是极不相称的,于是把垃圾捡起来,就是最好的例证,我们应该学*小明勇于认识错误、改进错误、承担责任的精神。
5.互相促进
下面请各位同学说一说,议一议:你还看到有哪些同学存在不爱班级的行为,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对?请你指出来,帮帮他们,好吗?请大家小组交流,汇报在自己班上所见所闻的好人好事和不良行为,并说出自己的态度和想法。
学生交流发言……
师:从刚才大家热烈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同学们都很真诚,很有责任心,很爱我们这个大家庭。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爱,有了大家的努力,我们班才会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集体。为此,我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送给你的同伴们!
6.实践延伸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心”形小卡纸上写下自己的心愿或祝福,把写上自己的心愿或祝福的小卡纸依次贴在展示板上的心形大卡纸上,汇成一幅全班的“心愿图”。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分享了各自的心愿与祝福,老师听了很是欣慰,也很感动。老师也有一个心愿,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我的心愿就是:让我们每颗心紧紧相连,让我们的“家”更加温馨、快乐、幸福!祝福同学们健康成长!(边出示心愿卡边念祝福语,然后将心愿卡也贴在全班的心愿图上。)
7.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课,大家让我看到了我们班的明天,看到了我们班的未来,我对我们的班集体充满了信心,更对你们每一个成员的未来充满信心。
全班合唱班歌《大风车》主题曲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6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纸张材料,进行有创意的拼贴与添画。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采用旧画报、旧报纸、广告纸等作为材料,巧妙利用纸的.肌理或花纹图案,以小组合作形式创设一幅拼贴画。通过观察、比较、思考、想象与讨论,学生能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画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添画的基本方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创作。
教学难点: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具准备:
范画、教学课件、广告图片、剪刀、胶水、彩笔、双面胶、各种辅助材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大师艺术作品。
欣赏毕加索的拼贴画《吉他》,分析这幅拼贴画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欣赏《吉他》,初步了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通过欣赏大师作品,初步感受拼贴画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们用许多人眼中不值一文的旧印刷品及废弃物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拼贴画。
2.出示课题:拼贴添画
二、观察探究
1.欣赏拼贴画作品图片。思考问题:这些拼贴画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初步学*拼贴画的制作方法。
2.小组活动。
(1)将组员们收集来的旧报纸、广告图片放在一起,进行交流与筛选。
(2)集体讨论,根据筛选的图片给画面选定一个主题或者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对资料的筛选能力。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思路,使思路更开阔、画面构思更精巧。
3.播放课件,启发学生如何搭配画面。
(1)课件演示:首先选择尺寸较大、印刷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摆放在画面显眼的位置;其次搭配其他图片,完善画面。
(2)小游戏:课件中提供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学生动手操作,怎样摆放才能使画面更美观、更协调。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进一步学*如何筛选图片。通过实践与比较,复*构图知识,开阔设计思路,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4.教师演示。
拼贴部分做好之后,还要根据画面需求,用画笔添画,美化画面。
(1)可添加具体的景物,完成画面。
(2)也可只添加背景颜色,起到拼贴画之间的过渡和装饰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各种添画的方法。
三、学生创作
提出作业要求:
(1)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一张拼贴添画作品。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概括每幅画的主题。
辅导要点:拼贴图片选择恰当,画面和谐、有表现力。
(2)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辅导和肯定,激发学生学*热情。
四、课堂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互评。
(1)画面和谐,具有表现力。
(2)有适当的添画内容。
3.按教师提出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检测新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评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延伸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多收集生活中的废旧印刷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小学教学活动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棵“集体的大树”,认识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在活动中认识同学,了解集体,热爱集体,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前老师推荐一些名人资料:中外名人传记、传奇、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
2、学生自主收集网上、书报杂志上的名人故事或人物传记。
3、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课上设疑: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文的第一段,能回答两个问题吗?
2、学生小组讨论
3、分小组展示对班级与个人关系的形象比喻,学生互评。
(1)出示:班级是一棵大树,我是树上的一片树叶,我们每片叶子都从树干上汲取水分和养料,同时,我们也为大树的成长制造养分……
(2)练*:请你用形象的比喻把我们每一个人和班级的关系说清楚呢?
(3)点评:每个人的比喻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不足?哪位同学的比喻最形象?
4、课堂朗诵《我是》
(1)指名练读。
(2)交流:读完以后,你优什么感受?
5、(出示集体大树)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能来到我们这个集体中?
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6、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数,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希望大家一起动脑筋,制作出显示自己特长地“名字树叶”现在我们就来运用这两种方法看谁地树叶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7、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地彩色纸撕或剪树叶;
树叶形状力求新颖,独特;
树叶设计得要大,用深色笔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特长和自己的理想。
8、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
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全班同学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9、听配乐诗朗诵,集体思考:
我从集体生活中得到了
我从集体生活中懂得了
我从集体生活中
10、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得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我们得班级正是有了你们一个个健康的身影而充满朝气和活力,我们感受到了集体力量的作用,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11、作业:请以同学们在课间对我们班级的现有状况做一个调查,为下节课得学*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咱们这棵树长得怎么样
1、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你的班级的特点是什么?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把它描述一下?
2、根据大家描述的班级“性格特征”,一起来为我们的班级起个“代号”好吗?
(1)交流:我起的“代号”是什么?我的理由是什么?
3、人们喜欢用颜色表示自己的性格特征。你认为哪种颜色与我们班的“性格特征”相符,可以作为我们的“班色”?
(1)我认为我们的“班色”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哪一种“代号”、“班色”最能体现我们班级的“性格特征”呢?我们投票决定吧。
4、一个班级有优点也有缺点。你能把你们班级最得意的地方和最让你失望的地方说出来?
(1)学生交流。
(2)我为班级设计班级座右铭。
二、我在班级中的“特殊贡献”
1、我们每个人虽然只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但是要记住:每片叶子对于这棵大树都会有它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明“特殊贡献者”。
(1)仔细想一想,你对班级的“特殊贡献”是什么?用“三句班”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贡献”描述出来。
例如:我的足球踢得好,班里球星算一个,足球场上有了我——热闹!
(2)配乐诗朗诵——我为集体作什么
(3)故事欣赏——“麻烦”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