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案(精选文档)

时间:2023-08-13 09:2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律,,长征教案(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七律,,长征教案(精选文档)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七律 长征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一

【学*目标】

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的相关资料。

2、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教学过程】

一、谈话,犹如引入课题

1、我们已经学*第七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这单元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的相关图片:

导语:

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

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

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

学*,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吧!

二、出示课题

七律·长征

1、了解时代背景:

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集体交流。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指导朗读:

1、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 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作业

作业本1~4题。

律长征教案 篇二

一、师生问好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刚才的歌曲是什么?作者是谁?指名交流生:《长征》。生:***。

2、师:你对***有什么了解?同学交流

3、出示***图片,教师简介***: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4、读课题。

5、师:读课题后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生:什么是七律?生:什么是长征?出示诗歌教师讲解七律特点。同学交流对长征得了解。生:有两万五千里……

6、师:拿出教师准备的资料袋,读读资料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后交流。

7、读课题师:带着你读资料后的感受再读课题。生读课题。师:自豪地读课题。生读。

二、检查预*合作交流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预*课文,现在检查一下词语。出示词语:澎湃逶迤……生读词语

2、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同学自读指名读3、出示画出节奏的诗歌。师:按老师画出的节奏读。同学自读指读齐读

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

1、师:同学们读诗后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等闲是什么意思?生:尽开颜生:逶迤生:澎湃……师:谁来帮帮他?生:……

2、师:谁来谈谈对诗句的理解?生:……

3、师:这是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出示乌蒙山与五岭山脉的图片。生:高大……师:假如让你去爬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太可怕了。生:得克服多少困难?太难了。生:可能一辈子也爬不出来,会迷路。……师:可是在红军看来?生:走泥丸,腾细浪。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

4、师:诗中还有那些困难?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你有什么问题?生:怎么一个是“暖”,一个是“寒”?出示金沙江图片。师:看到这种情景你有何感想?生:……师:难怪敌人说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红军过金沙江比登天还难。师:可是红军巧妙的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引开,不费一枪一弹过了金沙江。师:红军轻松过了金沙江,你有何感受?心情怎样?生:愉快,高兴……师:带着感情读这一句。生读再读师:“暖”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你的心情什么样?再读。生读师:为什么铁索就“寒”了呢?出示大渡河上铁索桥图。师:走在这样的桥上,你有何感受?生:……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红军在铁索桥上爬着向前冲。师:有很多战士怎么样?生:被敌人的子弹打中,牺牲了。师:试着读一读“大渡桥横铁索寒”。生读师: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了胜利,这个“寒”字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带着这种感情再读,齐读。

5、师:战士们挺过来了,读最后两句。生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师:说一说你对岷山的了解。生:这是一座大雪山。生:这里终年积雪。生:……屏幕出示岷山图片简介岷山师:连鸟都不愿飞过这座大雪山。师:请你谈一谈感受。生:很难翻过这座大雪山。师:为何“更喜”?喜从何来?生:就要胜利……师:三军指的是哪三军?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师:什么是尽开颜?生:就是全都笑逐颜开……师: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来读。生读师:一半读了,再读。生读师:一大半了,再读。生读。师:个个都笑(小编★)逐颜开了。

四、梳理拓展积累运用出示地图看红军走过的路线与省份。

师:红军的什么精神给你留下了印象?结合生回答板书: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再出示律诗师: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长征的过程与经历也写出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来放声朗读。自由读配乐朗读教师配乐范读背诵古诗再次欣赏长征组歌师:会唱的同学随着唱作业:

1、搜集***的《昆仑》、《六盘山》自身读。

2、搜集长征中的故事。板书:七律·长征乐观向上红军不怕困难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读懂诗意

2、通过朗读,读出诗的画面、内容,并能够为提供的画面配诗。

3、能通过朗读,形成自己的诵读观,从而去评价别人朗读的节奏、重音,在此基础上读出诗的感情。

4、能通过书写对联、排比句或其他方式,抒发内心的情怀。

5、初步理解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朗读

教学难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课前准备:

1五图幻灯片

2长征的资料收集与交流

3巧渡金沙江视频  飞夺泸定桥视频  朗读声音文件  歌曲声音文件

4词语卡片:逶迤   磅礴  岷山    等闲   泥丸 云崖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71年前,有一个词开始在华夏5千年的历史中绽放璀璨的光芒;71年前,有一个词,它记录了我们无数革命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71年前,这个词成就了一代伟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它就是----齐读《长征》

在长征即将结束的前夕,一代伟人***写下了诗史上这首着名的七律《长征》。风云历史,浓缩成一首诗。今天我们就顺着伟人的笔迹,去触摸长征的风景。

一读:读出问题,理解诗意

1首先我们认识诗里面的几个生词。出示卡片逐一朗读。逶迤   磅礴  岷山  等闲

2请同学们将生词带到诗歌里面去读。自由的将这首诗大声朗读两遍然后停下来。

3我们学*要善于发现问题。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将字词句的意思 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先查阅资料,同桌或临近同学解决,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我们集体讨论。

1)学生质疑问难(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2) 师生交流:逶迤   磅礴  岷山  三军  等闲  等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二读:读懂内容

一读,我们解决了诗的字词句的意思。但我们还需要理解诗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再读。理解诗的内容。

这是一首七律。七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七律:(齐读)

a.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个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 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c.它分为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首联高屋建瓴,总领全诗。它是全诗的中心。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  理解远征:课前我们交流了关于长征的大量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倔强的小红军》那个故事里,12岁的小红军为什么会牺牲?在大雪弥漫的冬天,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变成一座晶莹的丰碑?除此外,红军还遇到了哪些困难?(自然方面的风雨雪  人为的:敌人的围追堵截  生活条件的艰苦)

2)  这些困难红军怕不怕?不怕 。再读:红军不怕远征难

3)  红军25000里长征,翻了多少座山?趟了多少条河?指名读资料袋。万水千山在红军眼里看来:只等闲。

4)  再次齐读第一句。

万水千山,一代伟人***大笔一挥,将它浓缩成5幅图。请同学们默读颔联 颈联 尾联,看看能否给老师出示的画面配诗?

出示5幅图在一起的灯片。学生逐一配诗。

打出:五岭/逶迤/幻灯片  五岭在课本上是指?它们都是着名的天险。这些天险即便在平时翻越也是相当的困难的,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翻越的?

5)  教师问学生回答:红军翻过---- 翻过---- 翻过---- 翻过----五岭/逶迤,在红军眼里 不过是腾动的细小波浪。谁来读这句话:五岭/逶迤/腾/细浪

打出灯片乌蒙山:乌蒙山怎么样?可是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滚动的小小泥丸。分组读这两句。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同学们,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体会?这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还有?夸张的修辞手法,毛**运用丰富的想象将五岭,乌蒙山极度缩小,将他们想象成浪花,泥丸。夸张手法的运用,是***诗的艺术特色之一。这两句是写山,接下来写水。

红军翻越五岭和乌蒙,又来到金沙江畔,大渡河边。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是长征途中的两次着名战役。请大家看大屏幕。打出视频。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学生观看后谈感受。金沙江突围,红军凭借的是智慧。飞夺泸定桥,红军凭借的是什么?指名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传递的是什么? 从“寒”又能 体会到什么?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一暖一寒的对比,你有什么体会?或者说,你觉得我们的红军队伍是一支怎样的队伍?第一范文网-

而我想到了赞美毛**的一句诗词:挥豪且用兵,古今无人敌。

千里岷山,白雪皑皑。困难比前面更大。但长征即将结束,革命胜利在望。战士们无限喜悦。请同学们齐读: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理解三军。这是对首联的回应,开始说不怕,这里是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意旨。这句要读出欣喜的语气。读。

将25000里行程浓缩成8句话,5幅图,这是***诗词艺术特色之二:高度的艺术概括

而25000里行程,对张牙舞爪,穷凶恶极的敌人不置一词,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傲视山川!

三读,读出感情。

我们除了读懂诗的内容,还要读出感情。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诗,在诗歌史上永远璀璨。有人将它谱作了一首歌。请听歌曲。

听完后再谈感受。歌气度恢弘,气势磅礴。诗也如此。 试着读一读。

要将这首诗读的更好,我们还要注意诗的节奏。出示范文,在上个世纪末,有一个人的诵读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他诵读的节奏和重音是这样的:

老师朗诵,学生评价。 出示原版录音。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学生展示读。 ***以长征为题材写过四首着名的诗。齐读。

四读:读出内涵

读了这些诗,你觉得长征精神是什么?你可以说一句话,也可以说一组排比句,也可以是一句歌。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五:结束语

七十载弹指一挥间。当年的中国历程已经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先辈们也都成为我们记忆长河里永恒的群星。但历史并未终结,今天当我们品读这首诗的时候,仿佛仍看到神竣的山,听到苍凉的水,摸到虚浮的云,触到漫天的雪,嗅到战场的硝烟。当思想的野马任意驰骋的时候,我深深感觉到,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进。送大家两句话:勇攀书山万仞峰,奋击学海千层浪!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及新词。

2、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是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中战斗和生活,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简单说一说。

2、1935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史无前例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回首艰苦卓绝的长征,*****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确。指名读,订正读音。

2、出示词语:

逶迤、磅礴、铁索、岷山,名认读。

3、自己再读这首诗,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读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要想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感受就要先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自学提示:

⑴ 看注释、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⑵ 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试着用朗读表现出来。

⑶ 记下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理解

1、指名读一、二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读诗句→说方法→说意思→谈理解。

红军凭着简陋的装备,*着自己的两只脚,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11个省,走过二万五千里的路程,有诗句中的词语真可谓是“万水千山”“远征难”。再看看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面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和“只等闲”。

学生练*朗读,指名有语气朗读,并试着背一背。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2、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种不怕困难,积极乐观的情感?

⑴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示南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理解“逶迤”和“磅礴”。

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

(练*朗读。)

⑵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还记得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这句诗。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展示葬身与滚滚的大渡河中。你能结合故事和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两句吗?

学生练*朗读,指名读。

⑶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读全诗,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1、这首诗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成为描写长征的经典之作。一起再来读一读,让我们记住这首诗,记住这史无前例的伟大的壮举──长征,和老师一起背诵课文。

2、***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诗词,和同学们交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颈联中的“暖”“寒”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现在我们国家**是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是谁?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生自荐回答。

师小结、补充,简介***。

2、、板书课题,简介写作背景。

二、检查预*:

1、了解“七律”

根据学生预*情况,出示课件,适当讲解。

2、指名说说对长征的了解,出示长征地图。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四个生字,指名读,齐读。

4、指名读课文,集体评价。

5、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想一想,说一说;指名说。

三、精读课文:

1、诗中具体写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那些困难?

请认真读书,边读边标画。

同位交流。

集体交流,师点拨。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书写自己最喜欢的诗句。

2、展示、评价。

五、总结评价:

1、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评价学*效果,强调重点。

六、布置作业;

必选:背诵《七律·长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5篇《七律 长征教案》,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推荐访问:长征 教案 七律 七律 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