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课件设计意图(四篇),供大家参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的设计意图篇一
刘楼镇中学
杜庆瑞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围绕分析场所的优缺点和方位展开阅读与写作,并在前课时的基础上继续练*这种句型,以及如何有礼貌地询问。本课时旨在通过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交流环境,来提高学生读和写的能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this lesson focuses on reading and writing,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english teaching of this unit, by studying this lesson,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二、学生分析:
as you know, students in rural places are very shy, they are lack of confidence to speak english out, and also, some of them don`t have enough vocabularies to express in this class, i will try my best to make my students the real masters while the teacher acts as a director, at the same time, i will encourage them to speak english as much as they can.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根据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
在本课时中我主要采用question and answer activity, pairwork, role play and competition between groups 等方式来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学*语言。
2、学*策略
通过learn by themselves and teamwork 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基于以上认识,我制作了本课件,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与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的语言环境中能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同时学会分析各种场所的优缺点,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客观地看待事物。
课件的设计意图篇二
《浅水洼里的小鱼》课件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设计思路
一、封面设计
《浅水洼里的小鱼》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为便于以后使用,应作为封面注明,并能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采用课文插图作为背景,伴随音乐出现。
二、歌曲渲染情境、录像片段导入新课
二年级学生对歌曲较感兴趣,因此,在插图浅水洼里的小鱼的背景下,学生通过聆葫芦丝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本课学*,在通过观赏超链接《海底世界》思考回答“看到这美丽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然后教师创设情境“小鱼在大海里快乐、幸福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大海涨潮了,小鱼伴随着潮水一起涌上了岸滩。不久,潮水退去了,有许多小鱼却留在了沙滩上的浅水洼里,再也回不了大海了。”自然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课题。
三、观赏动态图片,了解课题
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理解课题,鼓励学生讨论思考“什么是浅水洼?”出示幻灯片《浅水洼》进行简介,增强了学生对浅水洼的形象理解。整个课件中基本都设计了徐徐上升的太阳动画,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小鱼在水即将被太阳蒸干状态下的困境”。
四、教师自录范读,学生多种方式读文,体会意境
欣赏教师自录的配乐范读,再多种方式读文激发课堂气氛,使学生体验到了学*的快乐。特别是戴头饰表演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表达、交流。
四、自主识字、探究识字
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做到新颖有趣,在游戏、玩乐中识字。因此,首先要把文中的生字凸显出来,让学生识记。为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设计了带拼音识读→拼音消失→词中识字→巧记“蒸”字→抽读字卡等环节,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五、深入理解、拓展延伸
为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最后设计了“达标测试”、“我懂得了”及 “小作业”课件,尤其是“我懂得了”中心形动态图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总结了全文,为课后作业作了铺垫,并升华了主题。
最后,以家乡禹城的代表风景“糖城广场”标志为背景结束课件。1
流程图
一、课件封面
课文以浅水洼里的小鱼插图作为背景,课文名伴随《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逐字出现,课名上方显示教材版本、学科、年级、册数、章节、课数,下方显示课件制作人。
二、课件内容
幻灯片1: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插图→点击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点击中间“浅水洼”播放录像《海底世界》→点击显示课文内容及课件制作人
幻灯片2:浅水洼动态图片→点击显示“浅水洼”字眼及徐徐上升的太阳 幻灯片3——5:生字带拼音识读→点击“蒸”字右侧‘贝壳’按钮,进入幻灯片4巧记“蒸”字→点击小女孩左侧‘头花’按钮返回幻灯片3→点击左键去掉拼音读→点击右下角‘双鱼’链接按钮,进入幻灯片5.生词
幻灯片6——10:依次点击出现课文分析幻灯片11:点击出现词语补充练*→点击出示答案
幻灯片11:点击显示达标测试→点击左键出示答案
幻灯片12:点击出示课堂小结“我懂得了”并配以歌曲《爱的奉献》→点击右下角“双心”图片再次链接录像《海底世界》
幻灯片13:点击出示图片“糖城广场”图片及“谢谢光临,再见!”
课件的设计意图篇三
《小小的船》课件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一、封面设计
《小小的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0单元第1课,为便于以后使用,应该作为封面注明,并能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采用群星闪烁的蓝色夜空作为背景,课文名伴随轻音乐逐字循环出现。
二、渲染情境、歌曲导入
1.一年级的学生对儿歌比较感兴趣,因此,用歌曲《闪闪的小星》导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进入本课的学*,在群星闪烁的蓝色夜空作为背景,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在晴朗的夜空中除了有星星还有什么?看,今天,弯弯的月亮也来到了咱们的教室,多媒体出示船形月亮。
2.唱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乐不知疲的事。因此,学*课文之前,先用多媒体播放儿歌《小小的船》。让学生在歌声中对课文内容有了解。
3.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认知,设计让月亮移到右上角,用于出示整篇课文。
三、自主研读,体会意境
为了使学生在快乐中完全掌握(背诵、唱熟)这首儿歌,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去读,“你们能读得把月亮逗笑吗?对,加上动作。”多媒体出示笑月亮,那一眨一眨的眼睛,一翘一翘的嘴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体验到了学*成功的快乐。“月亮笑了,好像要欢迎我们去做客,同学们想去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表达、交流。
四、自主识字、探究识字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做到新颖有趣,在游戏中、在玩乐中识字。因此,首先要把课文中的生字凸显出来,让学生识记。为了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设计了让生字消失→在课文外出现→可逐字移动,送字回家(“有几个同学不认真听课,生字朋友全躲起来了,咱们赶快叫他们出来好吗?”,“但是却迷路了,谁能把他们送回家?谁还能?”)这一游戏环节,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五、深入理解、拓展延伸
为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最后将课文中的图片扫描下来,制作成坐月亮船去月亮上玩的动画,呼应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为课后作业作了铺垫。
《小小的船》课件流程图
一、课件封面
群星闪烁的蓝色月空作为背景,课文名伴随《闪闪的小星》media音乐逐字循环出现,课名上方显示教材版本、学科、年级、册数、章节、课数。
二、课件内容
1.星闪烁的蓝色星空,点击播放歌曲《闪闪的小星》 2.点击按钮出现月亮
3.点击按钮播放歌曲《小小的船》 4.点击按钮月亮移到右上角 5.点击按钮显示课文内容
6.制作笑月亮的动画,插入轻音乐,点击按钮运行 7.点击按钮凸显六个识写生字 8.点击按钮生字消失
9.点击按钮生字出现在课文下方 10.使每个生字可逐字拖放
11.点击按钮群星闪烁的月空,扫描坐月亮船图片从左下方飞向右上方消失,同时,月亮“说”“同学们再见”并显示制作人相关信息。
课件的设计意图篇四
课件的设计思路及流程图
一、教学依据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在生物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在九年级以复*课为主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课件,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教为辅”,从而实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点和能力为主的“人本主义”教学方式。本课件以以上思想和《生物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
二、教学思路
本课件从要复*的知识点出发,大致按“三步走”——即复*导入、复*重点难点及穿插其中的巩固练*的思路设计本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交流,复*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功能
2、通过比较、抽象、概括,形成巩固的知识结构
3、通过知识树的建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复*,理解食物链和生物网的特点,认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
2、培养学生用知识树总结复*要点的逻辑思维方法
(三)教学难点 同上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复*导入 本节课的复*量较大,故一开始通过问题的形式提问: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然后展示各种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的图片,再提出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同点有哪些,从而导入本节复*课。
2、复*重点难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本节复*课知识重点的复*是从引入的池塘生态系统开始的。先展示了池塘生态的图片,提出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有哪些?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而获得生态系统有三部分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并用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复*小结,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掌握复*的方法。(2)消费级别的划分
通过展示一条食物链:草→蝗虫→青蛙→蛇的直观图片,直观地将消费级别进行划分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通过课件展示一个复杂的食物网并提问:①什么是食物链?该食物链中有几条食物链?②什么叫食物网?从而复*本课的重点概念,然后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图片,从而揭示食物链特点然后用知识树的形式再次总结本复*知识要点。
3、巩固练*
巩固练*共安排3处,分别穿插在三个知识点的复*完毕之后,实现有效巩固,及时反馈的目的。
4、总结
师生通过课件共同总结本课复*的要点。
六、本课件设计流程图
本课件共有幻灯片34张,其流程图如下:
课件名称、作者(1)→引入复*范围(2)→复*课节次(3)→复*导入(4—11)→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12—13)→知识小结(14)→消费级别的划分(15—17)→知识小结(18)→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19—24)→巩固练*(25)→解题思路指导(26)→知识小结(27)→总结(28)→课堂自测(29—33)→再见(34)